萊亞德,A.H.

[拼音]:Ouyang Yuqian

現代劇作家、戲劇表演藝術家、中國話劇運動創始人之一。原名歐陽立袁,號南傑,藝名蓮笙、蘭客,筆名春柳、桃花不疑庵主。湖南瀏陽人。1889年5月生。祖父是具有民主思想的學者,他自幼隨祖父讀書。15歲時去日本留學。留學期間,加入新劇團體春柳社,並參加根據H.B.斯托的長篇小說《湯姆叔叔的小屋》改編的、反對種族岐視的《黑奴籲天錄》和宣傳革命思想的《熱血》等劇的演出。1910年回國後,先後參加新劇同志會、社會教育團、文社、春柳劇場、民鳴社等新劇團體,編演了《運動力》等一批新劇,在上海和江、浙一帶演出,為中國早期話劇的興起作出了重要貢獻。1916年起,又致力於傳統戲曲的繼承和改革工作,參加京劇演出達15年,先後編演了《臥薪嚐膽》、 《黛玉葬花》、 《晴雯補裘》、《人面桃花》等京劇。當時與梅蘭芳齊名,曾有“南歐北梅”之譽。1919年創辦南通伶工學社,自任社長,用新的方法培養戲曲人才。1922年參加上海戲劇社後,寫了獨幕話劇《潑婦》、《回家以後》。隨後加入南國社,並且從事電影工作,編寫過一些電影劇本。1929年在廣東開辦戲劇研究所,寫有《屏風後》、《車伕之家》、《小英姑娘》、《買賣》等劇作。“九·一八”事變後,加入中國左翼戲劇家聯盟,參加反蔣抗日的政治運動,先後寫了話劇《李團長之死》、《同住的三家人》、《不要忘了》及京劇《漁夫恨》等。這些劇本大多反映下層人民的苦難生活,暴露反動統治的黑暗。30年代中期,曾去英、法、蘇聯等國,考察戲劇。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廣西藝術館館長兼桂林劇團團長。他努力從事抗日宣傳,寫了歌頌愛國英雄、痛斥漢奸賣國賊的桂劇《木蘭從軍》、《梁紅玉》,京劇《桃花扇》和話劇《青紗帳裡》、 《越打越肥》、 《忠王李秀成》等。1946年寫了京劇《孔雀東南飛》。同時,繼續編寫一些電影劇本。1959年,根據《湯姆叔叔的小屋》創作了九場話劇《黑奴恨》,這是他晚年的主要作品。

歐陽予倩一生創作話劇21部,戲曲27部,大部分作品真實地反映現實生活,並與現實鬥爭緊密結合,具有強烈的時代感和戰鬥性。因為他既熟悉現代的話劇藝術,又深知傳統的戲曲藝術,並且有過長期的舞臺(包括戲曲和話劇)演出的實際經驗,在他的創作中又能自覺地將這些結合起來,所以他的作品往往具有故事性強、語言講究節奏、民族特色鮮明和適宜於舞臺演出等特點。

歐陽予倩的著作,除《歐陽予倩選集》外,還有回憶錄《自我演戲以來》、評論集《一得餘抄》、《話劇、新歌劇與中國戲劇藝術傳統》等。

歐陽予倩曾任中央戲劇學院院長、中國戲劇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舞蹈家協會副主席等職。當選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第一、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