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理論

[拼音]:Wang Guowei

中國史學家、語言文字學家、文學家。字靜安,號觀堂,又號永觀,浙江海寧人。幼年肄業於杭州崇文書院。1898 年入上海羅振玉所辦的東文學社,學習外語、 哲學、文學等新學。 1907年與羅振玉同在學部任職。辛亥革命後,隨羅振玉避居日本京都,開始進行古文字研究。1916年回國,在上海英人哈同所辦倉聖明智大學任教授。1922年曾任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通訊導師。1925年至北京,任清華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頤和園昆明湖自盡。

王國維平生著述巨集富,成就甚多,而且能開風氣之先。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成績最超卓的是甲骨文。因為羅振玉藏有兩三萬片甲骨,王國維利用這些材料考釋出不少文字,而且他能以地下出土的這些實物材料跟史書相參證,作《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考》、《殷卜辭中所見先公先王續考》,系統地考明商代的先公先王的名號、世系和稱謂,立論精確,為學者所歎服。又為哈同作《戩壽堂所藏殷虛文字》, 詮釋文字也多有發現。 對甲骨學貢獻極大。

王國維在金文研究方面也是成績超卓的。所著《宋代金文著錄表》和《國朝(清朝)金文著錄表》是檢索宋代和清代書中所著錄的有銘文的銅器的重要參考書。他還寫了10多篇考釋青銅器銘文的單篇文章,收入《觀堂集林》。王國維解釋文字極為矜慎,不知者則闕而不論,不為穿鑿附會之說。他在《毛公鼎考釋序》裡說:“今日通行文字,人人能讀之解之。《詩》、《書》彝器亦古之通行文字,今日所以難讀者,由今人之知古代不如知現代之深故也。苟考之史事與制度文物以知其時代之情狀,本之《詩》、《書》以求其文之義例,考之古音以通其義之假借,參之彝器以驗其文字之變化,由此而之彼,即甲以推乙,則於字之不可釋、義之不可通者,必間有獲焉。”這一段話就是考釋彝器銘文的方法論。由此可見王氏研究古文字深得三昧。他還提出“戰國時秦用籀文,六國用古文說”,也為學者所承認。

王國維除對古史、古文字研究有貢獻外,對古音和訓詁也有許多重要論著。如《補高郵王氏說文諧聲譜》、《聯綿字譜》、《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爾雅草木蟲魚鳥獸名釋例》、《書郭注方言後》等都是信今傳後之作。總之,王氏治學貴在閎通,實事求是,不固守前人成說,能精心比證,以實物與史書參驗,決定是非,所以所得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