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元楨

[拼音]:zonghe ziran dilixue

[英文]:integrated physical geography

研究自然地理環境整體的綜合自然特徵的學科,是自然地理學的一個分支。有些學者認為綜合自然地理眩就是自然地理學,即不包括部門自然地理學的狹義自然地理學。也有人將綜合自然地理學稱為景觀地理學。

簡史

18世紀末至20世紀初是綜合自然地理學的萌芽階段。德國 A.von洪堡把自然界當作一個統一的整體來研究,並注意自然界的因果聯絡。他的研究成果為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和發展奠定了基礎。德國 F.von李希霍芬堅持洪堡關於自然界統一的觀點,主張地理學必須限於研究地球表層,即岩石圈、水圈、大氣圈和生物圈相互接觸的地方。他認為除了首先把世界看成是一個整休,還要考察地球表面更細小的片段,地球表面的任何一個區域都是多個自然要素的集合體,從而發展了洪堡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思想。俄國В.В.道庫恰耶夫創立了自然地帶性學說,闡明瞭自然綜合體(見地理殼)的概念,認為地表所有的自然地理成分是相互聯絡、相互作用的,並作為一個複雜的物質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不斷髮展變化。

李希霍芬和道庫恰耶夫所開創的綜合自然地理學方向,在德國和蘇聯都得到發展,並在20世紀20~50年代逐漸形成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體系,這一時期是近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在德國,景觀學說往往代替自然綜合體學說。S.帕薩爾格首次用景觀一詞作為自然地理學的研究物件。他認為景觀型是一種空間體系、一種相關要素的綜合體,自然地理學應主要從小區域或地段著手研究。蘇聯的景觀學吮是以道庫恰耶夫的自然地帶學說為基礎,由Л.С.貝爾格提出的。他認為,景觀學就是地理學。後來景觀學逐漸成為蘇聯自然地理學的主要研究方向,並形成景觀學派。在蘇聯還有側重於研究地表整體結構及其發展變化的一般規律的普通自然地理學派。這兩大學派對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形成都有理論上的貢獻。中國綜合自然地理學從50年代開始迅速發展,在全國廣泛開展了綜合考察、自然區劃、土地型別調查、區域規劃和國土整治等研究工作。世界其他一些國家,如美國、英國、法國等,為滿足工農業生產的需要,也開展了區域綜合考察、土地資源調查和綜合研究。這些研究推動了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發展。

20世紀60年代以來,是現代綜合自然地理學發展階段,其顯著特點是現代觀測和分析手妒的應用,包括航空攝影、雷達、紅外成像和衛星影象等新的觀測技術,以及系統科學的應用。這些技術和方法的應用不僅從廣度和深度上擴大了地理視野,能更多地獲得自然地理環境的綜合資訊和自然現象的動態資訊,改進了野外調查和製圖的方法,而且使研究者從過去對現象的文字描述和定性分析轉向抽象概括、定性與定量相結合,並藉助電子計算機建立模式和模擬試驗。同時,綜合自然地理學的基本理論研究也有了較大進展,主要是在自然綜合體概念的基礎上創立了自然地理系統概念,從各要素分析轉變為自然地理系統分析,從簡單的因果關係進入複雜的自然地理系統結構的研究。此外,還廣泛參與區域綜合開發和規劃、國土整治、環境預測等方面的實際應用的研究。

內容

綜合自然地理學的研究內容主要有下列幾方面:

(1)研究自然地理環境各組成成分(氣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群落等)的相互關係、彼此之間的物質和能量相互轉化的過程;

(2)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動態,從整體上闡明它的發展變化規律,探求進行調節和控制的途徑,預測其演化趨勢;

(3)研究自然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進行自然區劃和土地型別研究,闡明各級自然區和各種土地型別的綜合特徵以及開發、利用方向;

(4)對自然條件和自然資源進行綜合研究和評價;

(5)研究人為環境的形成機制、變化和發展趨勢,尋求合理開發、利用、治理、保護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