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後渚宋船

[拼音]:Heilongjiang

政區名。明置奴兒干都司管轄。清初,主要為鄂溫克、鄂倫春、達呼爾等諸部散居。康熙二十二年(1683)為抗擊沙俄,始設鎮守黑龍江等處將軍。初治江左璦琿舊城(後移江右新城),故又稱璦琿將軍。管轄原吉林將軍所屬亨滾河上游哈達烏拉河、黑龍江左岸畢佔河、東流松花江以西和尼布楚以東廣大地區。將軍下設副都統,初置一員,名璦琿副都統,又稱黑龍江副都統,與將軍同駐江左璦琿舊城。康熙二十五年,以“居江左,來往公文,一切諸多不便”,與將軍衙門一起移居江右新城(又名“黑龍江城”)。二十九年將軍駐所移居墨爾根(今嫩江縣城);三十八年復移駐齊齊哈爾城。時中俄《尼布楚條約》已簽訂,故轄境有變更:以齊齊哈爾為中心,北至外興安嶺,接俄羅斯界;東以哈達烏拉河、南以松花江接吉林將軍界;西八百餘里至喀爾喀河,接喀爾喀蒙古車臣汗部界;西北以額爾古納河格爾必齊河與俄羅斯為界。

據《大清一統志》載:璦琿副都統轄區,“東至外興安嶺興安河二千六百里,西至內興安嶺一百五十里,南至內興安嶺(今小興安嶺)喀穆尼峰七百里,北至外興安嶺二千五百里”。墨爾根副都統管轄北至伊拉古爾山(伊勒呼裡),南至納穆爾河和西南至諾敏河等地方,駐墨爾根。齊齊哈爾城副都統,康熙三十七年由墨爾根移駐,初轄東至三姓副都統界,西至大興安嶺等廣大地區,後有變更。呼倫貝爾副都統,雍正十年(1732)初置總管,乾隆八年(1743)改副都統銜總管,光緒七年(1881)進升為副都統。駐海拉爾河左岸,初無城郭,漸為集鎮,管轄東至大興安嶺、西至額爾古納河、南至布雨爾(貝爾)湖等廣大地方的達呼爾、索倫(鄂溫克)、鄂倫春、陳八爾虎等八旗軍民事務。康熙三十年初,布特哈(滿語為“打牲”之意,即打牲部落的總稱)設滿洲總管一員,索倫(鄂溫克)、達斡爾總管二員。衙署設齊齊哈爾城北駐嫩江西岸腰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88984.html' target='_blank' >宋雲嬙?今莫力達瓦旗烏爾科鄉)。光緒朝前轄地錯佈於黑龍江、墨爾根、齊齊哈爾三城副都統轄境內。布特哈專轄牲丁,凡“牲丁所至之地,皆布特哈總管應巡查之地”;光緒後“六城分地,稍有分界”。光緒二十年總管升副都統。此外,為了鎮攝節制呼蘭、巴彥、北團林(今綏化)三路,光緒五年又置呼蘭副都統,駐呼蘭城。八年為招撫遊獵鄂倫春人,在齊齊哈爾東北五百八十餘里內興安嶺上建城,置興安副都統銜總管一員。光緒二十四年,設通肯副都統,駐海倫城。至清末黑龍江將軍所轄有黑龍江(璦琿)、墨爾根、齊齊哈爾、呼蘭、布特哈、呼倫貝爾和通肯等七副都統及興安城副都統銜總管。

黑龍江行政區劃設定較晚。咸豐後因內地漢族移民大增,同治二年(1863)於呼蘭河流域設理事同知廳。三年移住巴彥蘇蘇,管理呼蘭所屬境域賦課刑名及交涉事件,為黑龍江民政設制之始。光緒八年於北田林子(今綏化)設綏化廳。光緒三十年又於通肯海倫河墾區置海倫廳;呼蘭廳移治呼蘭城升府,綏化廳亦升府,巴彥改州,於扎賚特旗莫勒紅崗子墾地置大賚廳;以及蘭西、木蘭、青岡、餘慶等設縣。次年又於齊齊哈爾置黑水廳,於郭爾羅斯後旗墾地置肇州廳,杜爾伯特蒙族墾地置安達廳,並設拜泉、湯原、大通三縣。是年裁呼蘭、通肯副都統,添設綏蘭海分巡兵備道,駐綏化。至光緒三十三年裁將軍,建行省;置巡撫,相繼改設行政官制,於是行政區域體系日趨完善。光緒三十四年海倫廳升府,領青岡、拜泉二縣。黑水廳升龍江府。同年,墨爾根以城改置嫩江府,又於大黑河置黑河府,黑龍江城改置璦琿直隸廳,呼倫貝爾城改置呼倫直隸廳,滿洲里設臚臏府。宣統元年(1909)又設呼倫兵備道,駐呼倫廳,轄呼倫廳與臚臏府;設璦琿兵備道,駐璦琿廳,轄璦琿廳與黑河府。另光緒三十二年移綏化城之綏蘭海道駐內興安嶺東,更名興安兵備道,專辦墾務、林礦等事宜。三十四年建署於託羅山北,為道治,領湯原、大通二縣。宣統二年又於東布特哈設訥河直隸廳。

參考文章

黑龍江省水稻抗旱減災技術措施糧食作物黑龍江水稻低溫防治稻瘟病糧食作物黑龍江旱稻栽培技術糧食作物黑龍江嘉蔭縣青山鄉搶抓晴好天氣 採收黑木耳食用菌黑龍江省大豆根腐病防治技術經濟作物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建華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黑龍江省黑河市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黑龍江省鶴崗市南山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黑龍江省蘿北縣鶴北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黑龍江省肇東市肇東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