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文物委員會

[拼音]:Jiefang Yijiangshan Dao

[英文]:Liberation of Yijiangshan Island

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據守在浙江省一江山島的國民黨軍進行的聯合登陸戰役。(見彩圖)

1954年,臺灣國民黨當局同美國政府簽訂“共同防禦條約”,企圖在美帝國主義的庇護下,長期佔據臺灣,並以臺灣為依託襲擾大陸。這時,據守在浙江近海之大陳、披山、一江山等島的國民黨軍,不斷對沿海地區進行海、空襲擾,封鎖航道,破壞漁業生產和海上交通。為打擊美國和國民黨當局的協防陰謀,保衛海防,鍛鍊和提高陸、海、空軍聯合登陸作戰能力,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決定,由華東軍區部隊組織陸、海、空軍各一部協同作戰,解放一江山島。該島位於台州灣,分南一江、北一江兩島,面積約1.4平方公里,地勢陡峻,工事堅固,易守難攻,由國民黨軍一江地區司令部率突擊第4大隊等部1100餘人據守。

華東軍區根據中共中央軍委指示,戰前進行了周密準備。成立華東軍區浙東前線指揮部,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任司令員,設空軍、海軍、登陸指揮所和後方勤務機構;加速戰場建設,擴建機場,搶修基地,開設頭門山、高島、金門島(蔣兒嶴)前進基地;組織參戰的4個步兵營,9個炮兵營,137艘艦艇,22個海、空軍航空兵大隊184架作戰飛機,根據作戰任務,反覆演練轟炸、航渡和登陸協同等動作;組織偵察、通訊、氣象、水文和航道測量等各項戰鬥保障;調集登陸船隻,改裝武器,增強登陸直接支援火力。同時,組織海、空軍對守島國民黨軍進行圍困打擊。轟炸、強擊、殲擊航空兵,先後8次共出動飛機226架次,對大陳、一江山等島守軍進行轟擊;航空兵、艦艇和岸炮部隊,積極打擊國民黨海軍出航艦艇,擊沉、炸燬“太平”號等軍艦3艘、擊傷5艘,從而削弱其防禦能力,基本奪取了該區的制空權和制海權,為攻佔一江山島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役於1955年1月18日發起。由第20軍第60師4個步兵營組成的登陸部隊,從穿山起航,18日拂曉前到達頭門山、金門島待命;8時,航空兵開始火力準備,摧毀大陳和一江山島的通訊設施;9時,支援炮兵開始火力準備;13時16分,海軍艦炮開始進行破壞射擊;13~14時,火箭炮兵群和直接瞄準炮兵群向預定目標射擊;14時,航空兵進行再次轟炸。至14時5分,參戰部隊按計劃完成火力準備。登陸部隊第1梯隊3個步兵營,於12時15分開始向一江山島航渡。該部在海、空軍及炮兵火力支援下,於14時10分按預定計劃,分別在南一江、北一江島7個登陸點實施登陸,突破國民黨軍防禦陣地前沿後,旋即向縱深發展進攻。被壓縮在支撐點內的守軍憑險頑抗,均被直接瞄準火炮和加強的防化學兵噴火分隊迅速殲滅。接著,第1梯隊在第2梯隊1個步兵營的協同下,於17時半粉碎守軍有組織的抵抗。至19日2時,全殲守軍,一江山島解放。在戰鬥過程中,空軍、海軍出動飛機、艦艇巡邏,有效地保障了登陸作戰。

解放一江山島,鍛鍊了人民解放軍陸、海、空三軍協同作戰能力;迫使盤踞在大陳、披山、漁山等島的國民黨軍撤往臺灣。至1955年2月26日,浙江沿海島嶼全部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