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相分色

[拼音]:Zhang jian

中國近代實業家,實業救國論的主要代表。字季直,號嗇庵,江蘇南通人。光緒二十年(1894)考中狀元,次年受兩江總督張之洞委託,在南通籌建紗廠,走上了棄官就商的道路。他先後辦起了二三十個企業,形成了在中國近代頗為有名的一個民族資本集團──大生資本集團。張謇的著作編為《張季子九錄》。

張謇經濟思想的主要內容是振興實業,他所說的實業包括農業、工業、商業。張謇認為振興實業必須以發展新式工業為中心,他說:“富民強國之本實在於工”(《代鄂都條陳立國自強疏》)。在工業各部門中,他特別重視棉紡織工業和鋼鐵工業。到辛亥革命前後,他把這一看法稱為“棉鐵主義”或“棉鐵政策”。他宣稱發展這兩種工業的意義和作用,是可以“堵塞漏卮”,即有利於減少對外貿易逆差;只有優先發展國家的基本工業──棉鐵業,才能操經濟界實權,抵抗外國經濟侵略,取得中國經濟的發展。他認為中國經濟力量薄弱,所以只能有重點地發展棉鐵工業,在棉鐵兩業中棉紡織業投資額少,資本週轉快,更易為資本家帶來利潤,因而“棉尤宜先”(《對於救國儲金之感言》)。因為他所辦的工業以紗廠為主,所以他特別重視棉花生產,“農產之重要,無過於棉”(《上度支部葦蕩營墾後說》)。為了解決棉紡織業的原料來源,他曾主張把“久荒之地,聽紳民招佃開墾,成集公司,用機器墾種”(《農工商標本急策》),並創辦了通海墾牧公司等農業企業,但他又力圖在農業中保持封建租佃關係,結果使他辦的墾牧公司成了只有資本主義農業公司空名的封建性生產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