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增(1587~1646)

[拼音]:Wei Zhongle

中國民族器樂演奏家。原籍江蘇無錫。1908年3月23日生於上海。自幼喜愛京劇和音樂,自學各種民族樂器。1922年參加郵務工會國樂會和樂林絲竹會,接觸了江南絲竹等民間音樂。1928年入上海大同樂會,從鄭覲文學古琴,從柳堯章學琵琶、小提琴,並受教於琵琶演奏家汪昱庭。1933年參加“工部局樂隊特奏中國節目音樂會”,以琵琶獨奏《淮陰平楚》(即《十面埋伏》)而得到各方讚揚,從此輾轉演出於上海、武漢等地,開始了職業演奏家的生涯。1935年參加由沈知白、章枚、A.阿甫夏洛穆夫等組成的“中國音樂研究會”。1938年隨“中國文化劇團”赴美國,舉行救濟難民的募捐演出。1940年回上海,與金祖禮、許光毅建立“中國管絃樂隊”。1941年起,先後應聘任上海英國民主電臺和蘇聯呼聲電臺的廣播演奏員。30年代以來,他曾在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和滬江大學等任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一直在上海音樂學院任教。1954年,隨中國文化代表團到印度、緬甸和印度尼西亞訪問演出。1955年起,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及民樂系副主任、主任等職。1962年起任中國音樂家協會上海分會副主席。

衛仲樂長期從事民族器樂的演奏和教學,古琴、二胡、簫、笛、箏等均所擅長,尤精於琵琶。他從20~30年代起,就力求使其演奏深入淺出,雅俗共賞。他主張在保留傳統樂曲骨架和精髓的前提下,按刪繁、理亂、補不足的原則加以整理。其演奏不拘於師承,追求鮮明的個性,強調精心佈局,準確把握力度、速度和音色變化。他演奏的琵琶武曲《十面埋伏》風格雄渾遒勁、富有氣魄;文曲《塞上曲》則清新質樸、柔中有剛。他還善於在演奏一種樂器時融合他種樂器之長,如演奏琵琶時,常吸取古琴吟猱多變的手法,使之氣韻生動;演奏琴曲《醉漁唱晚》、《流水》時,則發揮其演奏琵琶的功力,瀟灑而有氣勢;他吹簫常具有笛子清亮的音色,吹笛則又有簫的清幽餘音。

衛仲樂錄製的唱片有《中國古典音樂》(內有《飛花點翠》等 8首民族器樂曲)和《塞上曲》、《陽春白雪》等,已在國內外發行。此外,他還根據琴曲《流水操》改編成合奏曲;並著有《我是怎樣演奏〈十面埋伏〉的》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