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適應

[拼音]:Zheng Xuan

中國東漢經學家、教育家。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山東省高密縣)人。少為鄉嗇夫(掌聽訟、收賦稅),但不樂為吏,常到學官處去求教。後鄭玄到洛陽上了太學學通了《京氏易》、 《公羊春秋》、《三統曆》、 《九章算術》。繼從東郡張恭祖受《周官》、《禮記》、《左氏春秋》、《韓詩》、《古文尚書》。後又去扶風師事馬融,在門下 3年,只由融之高業弟子傳授。但他日夜鑽研,不曾倦怠。後馬融聽說他善於算術,才被召見。鄭玄藉此機會質疑問難,盡得所授而歸。馬融對此曾感慨地對學生說:“鄭生今去,吾道東矣!”鄭玄遊學十幾年回到家鄉,已有學生近千人,趙商、張逸、汜閣等皆親受其益。後因黨爭,與同郡孫嵩等40餘人,被禁錮達14年之久。鄭玄此時杜門不出,專修經業。靈帝末解除了黨禁。這時鄭玄年已60歲,遠方來的學生數千。北海相孔融很敬重他,命高密縣為玄立鄭公鄉。署門曰通德門。鄭玄晚年寫信給他的兒子,說他的志向是想“整百家之不齊”,並自稱“頗有讓爵之高”,大將軍袁紹總兵冀州,遣人請鄭玄,並大會賓客,在座有許多才俊之士不承認玄為“通人”,向其提出了許多難題,玄都一一辯對,他們所未能聞,莫不嗟服。袁紹任命玄為左中郎將,不就,乃逼他隨軍,卒於途,時年74歲。他所注《周易》、《尚書》、《毛詩》、《儀禮》、《禮記》、《論語》、《孝經》、《尚書大傳》、《乾象曆》,又著《天文七政論》、《魯禮禘祫義》、《六藝論》、《毛詩譜》、《駁許慎五經異義》、《答臨孝存周禮難》等幾百餘萬言。他的學生又將他平日答弟子所問五經,編為《鄭志》八篇。《後漢書》論評他“括囊大典,網羅眾家,刪裁繁誣,刊改漏失,自是學者略知所歸”,除經學外,他對當代自然科學如天文、數學等方面也有貢獻。

鄭玄從事教育工作20餘年,他提出了一些教育觀點。如認為初學要從近者小者學起。《鄭志》的體裁象《論語》,可知他的教學是效法孔子的問答啟發方法。他對於道德教育,注重“身教”和力行。他註解儒家經學,採納客觀態度,兼取各家之長,不偏執己見,他著書時注意“綱舉目張”和上下左右的聯絡,與人辯論,也注意事實,以理服人。這種治學精神和方法,對於後學影響很大。鄭玄很重視勞動,他出外遊學十多年,回鄉後,“家貧,客耕東萊”。他對家庭教育也很重視。晚年給他兒子的信中說:“勗求君子之道研鑽勿替,敬慎威儀,以近有德”,十分重視德行。並且要求家人“菲飲食,薄衣服”,堅持節儉。但“鄭學”中在兼採今文經學時,帶了些“緯讖”成分,並且仍有考據繁瑣的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