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樸(1226~1306以後)

[拼音]:Yin

商代晚期都邑,位於今河南安陽西北洹河兩岸。據古本《竹書紀年》等書載,商湯始居於亳,至第十一王仲丁遷於囂(即隞,今河南滎陽東北),第十三王河亶甲遷於相(今河南內黃東南),第十四王祖乙遷於邢(今河南溫縣東),第十八王南庚遷於奄(今山東曲阜)。到第二十王盤庚,又從奄遷到北蒙,即殷。由於自湯以來,都邑已有五遷,民眾憂怨,不願再行遷徙,盤庚遂告諭諸侯大臣,即今《尚書》的《盤庚》三篇。有些古書說盤庚以後的商王仍有遷都之事,但古本《竹書紀年》說,從盤庚到第三十一王帝辛(紂)滅亡的二百七十三年間,未再遷都。從現代考古研究看,後說更合於事實。因此,商代後期國號也稱為殷,或稱殷商。商滅亡以後,殷漸歸荒廢,被稱為殷虛(墟)。

北宋時期,殷墟已有商代青銅器出土,並見於當時著錄。1899年,商代甲骨文得到王懿榮的鑑定,後羅振玉查清其出土地就在殷墟,王國維對殷墟的歷史性質也作了論證。1928年考古工作者始在殷墟進行發掘,迄今這一工作仍在繼續。

殷墟遺址東西長約六公里,南北寬約四公里,即東至郭家灣,西至北辛莊,北到三家莊,南到苗圃北地,面積共約二十四平方公里。其間洹河以南小屯村東北為宮室、宗廟基址,周圍分佈有作坊遺址、一般居住遺址、墓葬群等;洹河以北侯家莊、武官村一帶,則為陵墓區。遺址分為相連續的四期,下限到商末,個別遺存可能更晚。

參考文章

殷墟(ruinsofYinDynasty)中國地理殷墟的簡單介紹建築與名勝安徽省池州市殷匯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殷墟的基本資料建築與名勝湖北省殷店鎮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殷琪瑪利條款中有關用語的特定含義保險河南省安陽市殷都區的歷史沿革專項地理安陽殷墟宮殿基址與婦好墓中國地理殷殷勤勤造句素材殷墟(Yinxiu)的由來中國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