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粹派

[拼音]:Falanxi Di-san Gongheguo

[英文]: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第二帝國,宣佈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佔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1792~1794)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1873年5月,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範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鬥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1876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在參議院選舉中, 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援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佈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在此時期,法國的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得到了恢復和發展。1879年成立的法國工人黨積極宣傳馬克思主義,領導法國工人運動,逐漸發展為較有影響的社會主義政黨。

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 4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等地發動侵略戰爭,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 2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醜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2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В.И.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隨著工人運動的高漲,1905年建立了工人國際法國支部,即統一社會黨。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準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882)。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戰爭導致法國社會矛盾激化,1917年4月,前線發生士兵的拒戰鬥爭。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鎮壓反戰運動,動員一切力量繼續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1919),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1919年4月,法國水兵在黑海起義。1920年5月,全國鐵路員工大罷工。社會黨內部不斷分化,1920年12月,左派力量成立了法國共產黨。

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利用“斯塔維斯基事件”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1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佈“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恿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