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陀羅美術

[拼音]:Gai'erweinusi

[英文]:Georg Gottfried Gervinus (1805~1871)

德國曆史學家、文學史家。生於達姆施塔特。早年經商。1835年在海得爾堡大學任教,1836年在格廷根大學任教。他是民主主義者,主張君主立憲,1837年同格林兄弟等 7教授因抗議漢諾威公爵違背立憲的諾言被解除教授職務,歷史上稱他們為“格廷根七君子”。1844年在海得爾堡大學任名譽教授,1847年主編自由派《德意志》報,1848年任法蘭克福國民議會議員。1848年革命失敗以後,由於他仍堅持民主主義立場,並宣傳民族解放的觀點,1853年再次被取消教授資格。此後他在海得爾堡進行私人教學。後成為俾斯麥政權的反對者。

蓋爾維努斯認為各時期的文學現象應反映歷史發展的過程,主張從歷史主義出發來解說文學。他認為文學史家的首要任務是指出文學作品與它的時代之間的內在聯絡,還應指出文學作品對民族的價值以及它在當代和後世的影響。他的 5卷本《德國民族文學史》 (1835~1842) 是德國第一部歷史地闡述德國文學發展的著作。他的 8卷本《維也納條約以來十九世紀曆史》 (1855~1866) 是德國第一部從民主主義立場研究歷史的著作。他研究歷史著眼於現實。他在《自傳》(1860)中自稱他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幫助德國人民完成從精神生活到實際生活的艱苦過渡”。他研究和論述德國文學,就是為了在現實中實現文學所體現的精神。梅林說,蓋爾維努斯的學術活動是“資產階級學術界把古典文學的思想內容用於它那個階級的政治鬥爭中的唯一的一次偉大嘗試”。

蓋爾維努斯在政治和文學的關係上的論斷含有片面性。他反對對具體的作品作獨立的藝術分析,認為這樣就會把作品同它周圍的各種因素割裂開。他喜歡在概念世界中推導結論。他的《德國民族文學史》只能供少數專家研究,其影響不及黑特納的《十八世紀德國文學史》。

他的著作還有《歷史科學的基本特徵》(1837)、《莎士比亞》(1849~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