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加盟共和國

[拼音]:Guanwuliangshoufojingshu

佛教經典《觀無量壽經》的註釋書。亦稱《觀經疏》、《證誠疏》或《四帖疏》。唐善導集記。 4卷。此書由玄義分、序分義、定善義、散善義四部分組成。稱“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皆可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往生極樂淨土。把稱名唸佛作為“正業”,而把讀經、禮拜、讚歎、觀察作為“助業”,認為“一心專念彌陀名號,行住坐臥不問時節久近,念念不捨者”,死後均可往生淨土。其特點是:

(1)辨《觀無量壽經》的宗體不同。以觀佛三昧二義為宗,一心迴向發願往生淨土為體;

(2)顯示往生的門路不同。即經中所說定、散二門,本書以十六觀的前第十三觀為定善,後三觀為散善,定善是韋提希啟請,散善是佛陀自說;

(3)淨土的果體不同。眾生所生的淨土和所見的彌陀佛身,本書認為是報身報土,並主張凡夫身可以帶業往生;

(4)指出須要發三種心。即若有眾生願生淨土者,發三種心即得往生;一為至誠心即真實心,二為深心即深信心,三為迴向發願心;

(5)指出唸佛的因緣有親緣、近緣、增上緣三種;

(6)說明二類淨業。一類是依據淨土三經一論所說,為讀誦、觀察、禮拜、稱名、讚歎五行。其中稱名行,即唸佛名號,念念不捨而入正定(心繫一境),名為正業;其餘讀誦、觀察等四行作為迴向,名為助業。這兩種業稱正行。此外種種散善又成一類,稱雜行。

此書傳入日本後,註疏甚多。著名的有淨土宗良忠的《觀經四帖疏傳道記》15卷,證空《觀經四帖疏他筆鈔》10卷,智圓《觀經四帖疏私聚鈔》16卷,顯意《觀經四帖疏楷定記》36卷、《觀經四帖疏疑端》4卷,南楚《觀經四帖疏重笠鈔》12卷,圓慈《觀經四帖疏西山康永鈔》3卷,了音《觀經四帖疏六角鈔》8卷,立信《觀經四帖疏深草鈔》10卷,貞準《觀經四帖疏新記》16卷等;淨土真宗的義教《觀經四帖疏講錄》14卷,慧然《觀經四帖疏顯彰記》11卷,嚴藏《觀經四帖疏證定訣》10卷,自牽《觀經四帖疏證定鈔》26卷,僧朗《觀經四帖疏記》10卷,普行《觀經四帖疏私記》7卷,了空《觀經四帖疏郢匠記》16卷,僧睿《觀經四帖疏義疏》4卷,月筌《觀經四帖疏會解》22卷,深勵《觀經四帖疏講義》20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