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蘭公國

[拼音]:jiage goucheng

[英文]:composition of price

形成價格的各種要素及其在價格中的組成情況。又稱價格組成。反映商品在生產領域和流通領域中所消耗的物化勞動補償和新創造價值的分配與再分配。

價值構成與價格構成

價值是價格形成基礎,價格是價值的貨幣表現。所以,價值構成是價格構成的基礎。在生產領域,商品價值是由生產該商品過程中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和活勞動構成的。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物化勞動,就是在生產過程中轉移到新產品中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即在生產中所耗用的原材料和生產工具(包括機器、廠房、運輸工具的折舊部分)的價值;生產商品所耗費的活勞動,是勞動者在生產過程中利用生產工具、裝置對原材料等進行加工所消耗的體力和腦力。活勞動消耗的凝結構成新創造的價值。而這些新創造的價值,又可分為兩個部分:

(1)必要勞動創造的價值,相當於勞動者為維持自己和家庭的必要生活資料的價值;

(2)剩餘勞動創造的價值,即勞動者為社會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流通領域中的運輸、挑選、整理、包裝、保管等的耗費作為生產過程的繼續也追加了商品的價值。這種追加的價值也分為轉移的生產資料價值、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為社會勞動所創造的價值。所以,商品價值構成為已消耗的生產資料價值、勞動者為自己勞動所創造的價值和為社會創造的價值三部分。與其相適應,商品價格也由三部分構成,即物質消耗、勞動報酬和盈利。

在商品經濟發展的不同時期,價格構成具有不同的經濟內容。在簡單商品生產條件下,勞動者和生產資料直接結合,勞動力就是生產者本人,不需支付工資,只購買生產資料(墊支費用)即可。這時的生產成本只包括生產商品所耗費的生產資料的價值,商品價格也只由生產資料的價值和維持生產者及其家屬生活的收入構成。在資本主義商品生產條件下,資本家不僅要為生產資料墊支資本,還要為購買的勞動力預付工資,這兩部分構成資本主義商品生產的成本價格,即資本家的生產成本。而利潤則成了資本家全部預付資本的產物。這時的商品價格由成本價格加利潤構成。在社會主義商品生產條件下,生產資料實行公有制,勞動者成了生產的主體,商品價格相應地由物質消耗的支出、勞動報酬的支出和盈利構成,在經濟活動中,它們分別表現為生產成本、流通費用、稅金和利潤。不同商品的價格構成要素及其組合狀態在生產和流通的不同環節上有所區別。例如,工業品出廠價格是由產品的部門平均生產成本加利潤、稅金構成的;商業批發價格是由批發企業進貨價格(工業品出廠價格、農產品收購價格或調撥價格)加批發企業流通費用和利潤(稅金)構成的;商品零售價格是由當地批發價格和零售企業的流通費用、利潤和零售稅金構成的。

一般趨勢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及其在工藝上的應用,商品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的比重將不斷擴大,勞動報酬支出的比重將不斷縮小,盈利的比重也將有所下降。而且,由於不同的生產部門的資本有機構成不同,技術水平不同,其商品價格構成的變化也是不相同的。同一部門內部不同商品之間,或同一商品在不同的時期,其價格構成也會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工業部門的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的比重較高,農業部門的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的比重較低。但從發展趨勢看,農業科學技術起步晚,相對於工業來說發展較快,因此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的比重增長較快,而工業部門價格構成中的物質耗費的比重增長較慢。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初期,由於工業和建築業的有機構成較高,價格構成中的物質耗費所佔比重,1952年分別為67%和63.2%,農業、運輸業和商業有機構成較低,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所佔的比重分別為26.2%、28.6%和22.1%。到了1987年,各部門的有機構成雖均有所提高,但因提高的程度不同,各部門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的比重仍有所不同,其中工業為69.1%,建築業為74.6%,農業為32.5%,運輸業為47%,商業為37.6%。價格構成中物質耗費比重的提高,造成勞動報酬支出和盈利的比重相應下降。在社會主義條件下,價格構成中的勞動報酬支出和盈利,一般總是保持一定的比例。但同時會受經濟發展狀況變化的影響。當經濟發展順利,勞動生產率增長較快時,價格構成中盈利的比重會相應提高,勞動報酬支出的比重會相應降低;反之,當經濟發展停滯,勞動生產率下降時,價格構成中盈利的比重會相應降低,而勞動報酬支出的比重會相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