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墓葬

[拼音]:Heping wenhua

[英文]:Hoabinhian Culture

東南亞中石器時代至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主要分佈於越南的河山平、 河南寧、清化、 義靜、太平等省,在寮國北部、泰國東北部亦有發現。年代約在距今 1萬至 6千年之間。1926~1927 年法國考古學家M. 科拉尼(1866~1943)在越南北部的和平省發現,1932年在第一次遠東史前學會上命名。

該文化的遺址多發現于山區石灰岩洞穴或巖蔭中,亦有少數濱海或濱河遺址。墓葬發現有屈肢葬,存在墓周堆壘石塊、墓底鋪碎石的習俗。石器多用整塊礫石或礫石石片製成,採用一面打擊的加工技術,器形不甚固定,以杏仁形、盤形工具和短斧為主,另有少數刃部磨光的長方形石斧,不見一般中石器文化所具有的薄石片石器或細石器。骨角器、蚌器發現甚少。有的學者將和平文化分為3期:早期石器厚重,加工粗糙,形狀不穩定,砍砸器較多,用礫石片製成的切割器佔有一定數量;中期杏仁形、盤形、短斧形工具相當普遍,砍砸器體積縮小,礫石片切割器減少;晚期遺址則出較多的磨刃斧及帶有溝槽即所謂“北山痕跡”(見北山文化)的磨石。

居民主要以採集、狩獵、捕撈為生。遺址中往往發現象、野牛、犀牛、鹿、熊、猿猴、野豬等的骨骼,螺、蚌殼也很多。有的學者認為,和平文化已有小範圍內種植某些瓜果蔬菜的經濟,但此說尚需更多的證據才能確立。

和平文化是在東南亞本土舊石器時代文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關於該文化的時代,一說其上限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一說由舊石器時代晚期直接發展到新石器時代早期。由於存在相同的生態環境和經濟條件,因此該文化與周圍地區同時期的文化有某些相似的因素,但其間的文化聯絡究竟如何,尚需進一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