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合作所集中營舊址

[拼音]:Wuzhexiaolu Shidu

日本小說家、劇作家。生於東京。1906年入東京大學社會學科,翌年退學。1910年和志賀直哉、有島生馬兄弟、長與善郎等創辦《白樺》雜誌,成為“白樺”派的代表作家。他針對當時自然主義文學所散播的消極悲觀情緒,提倡以自我為中心,主張人應該有理想,併為之努力工作。這個時期的劇作有《一個家庭》、《某日的夢》、《養父》等,反映了他對生活的嚮往。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武者小路恢復並發展了原來的人道主義思想,明確反對帝國主義戰爭,創作了兩部反戰主題的劇本《他的妹妹》和《一個青年的夢》。魯迅在1919年把後者譯成中文,在《新青年》雜誌上發表。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前後,武者小路熱心於烏托邦式的“新村”運動,劇本《新浦島之夢》正是他這種思想的體現。它描寫一個名叫浦島的漁夫在夢中看到龍宮裡的美好生活,醒來時也想在人世間修造這樣一座“龍宮”。劇本《人間萬歲》(1922)的發表,說明作家已從對抽象道德的追求轉向對生命的謳歌。1923年《白樺》停刊,“新村”解體。他帶著一種孤獨的情緒,寫了《愛慾》、《畫室主人》、《孤獨之魂》等劇本。以後就轉向長篇小說的創作和繪畫研究。他的主要劇作在30年代初期就有了中譯本。1951年他被授予文化勳章,1952年為藝術院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