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貿易公司

[拼音]:heli yunshu

[英文]:rational transportation

指按照所運貨物的性質,選擇最經濟的運輸方向、運輸距離、運輸線路和運輸工具進行的運輸。

合理運輸的對稱是不合理運輸。不合理運輸的表現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1)過遠運輸。在物資供應上,不是就地就近供應,而是捨近求遠,造成不必要的長途調運。

(2)對流運輸。在同一運輸線上,沿相反方向運輸同品種、同規格貨物或可以相互代用的貨物,稱為明顯對流運輸;在同一起迄點的不同運輸方式的平行線路上,沿相反方向運輸同品種規格或可相互代用的貨物,稱為隱蔽對流運輸。

(3)重複運輸。貨物從生產地運往消費地,途中未經過任何加工或作業,進行兩次以上傳送的貨物運輸。

(4)迂迴運輸。貨物從傳送地至目的地,不經由最短徑路,而是繞道運輸。

(5)無效運輸。運輸的貨物中含雜質較多,如煤炭中的矸石、原油中的水分等,使運輸能力無謂地消耗;運輸工具(車、船)的容積和載重力未充分利用造成運輸噸位的空駛。

(6)選用運輸方式不當。如有條件用水運或水陸聯運的貨物,違反水陸合理分工原則,棄水走陸;近距離內可由汽車承運的短途貨物,而由鐵路運輸等。

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中國相繼推行了煤炭、糧食、木材、石油等物資的分割槽產銷平衡合理運輸制度,制定了貨物合理流向圖。蘇聯和東歐各國也實行合理運輸。

減少或消除不合理運輸的措施有:

(1)改進工業佈局。工業佈局不合理,會造成永久性的不合理運輸,因此合理的工業佈局是搞好合理運輸的基礎。如冶金、動力、化工、建材等企業宜靠近原材料、燃料產地,在煤、鐵資源較豐富的地區,可逐步形成動力、冶金、化工等綜合工業基地;加工工業宜建在原材料產地,如在林區建木材加工廠,可少運原材料,多運成品或半成品;現有企業要搞好生產配套,形成綜合生產能力,避免重複、對流與過遠運輸。

(2)改善物資供應體制,就地就近組織商品流通。以城市為中心,合理組織物資流通,或者實行按經濟區劃就地就近組織物資的合理調運,組織物資直達運輸。

(3)制定和修改主要物資合理流向圖。它是物資部門與運輸部門安排生產、進行供應與組織運輸的依據,可使產、供、運、銷相結合,逐步消滅不合理運輸。對已制定的物資合理流向圖,隨著生產的發展,產銷聯絡與運輸網的變化,要及時進行修改。

(4)合理組織與利用各種運輸方式。根據產銷聯絡與物資的合理流向,合理組織與使用各種運輸方式,宜水則水,宜陸則陸,有條件走水運的不棄水走陸,適合公路汽車承運的短途貨物,不加重鐵路的負擔;開展聯合運輸、集裝箱運輸與散裝運輸。

(5)利用運價手段,促進運輸合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