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德,J.

[拼音]:Simuwuding

[英文]:Simuwu cauldron

中國商代祭祀用大鼎。1939年3月發現於河南省安陽市武官村北、西北崗王陵區東區的商代大墓(編號84AWBM260)。鼎通高133釐米,橫長110釐米,寬78釐米,重875公斤,為中國古代最大的青銅禮器。合金成分為:錫11.64%,銅84.77%,鉛2.79%,接近《考工記》中所述“六齊”中鑄鼎的合金成分比例。鼎身與足為渾鑄,耳後鑄。金屬用料總重約1200公斤,反映了商代青銅鑄造工藝的高度水平。鼎腹內長壁上有“司母戊” 3字銘文,母戊當為商王配偶。對其年代,有人認為戊是武乙配偶,鼎為商王帝乙祭祀其母而作;另外一些人認為墓屬殷墟第二期,鼎的鑄造年代應更早,戊可能為武丁或祖甲的配偶。

司母戊鼎的造型特點為長方形腹,立耳,圓柱形足,折沿,方脣;器腹四邊角和每面正中、足上端有觚稜,具有十分穩重、莊嚴的審美效果。鼎上的裝飾為三層花紋飾,主要由獸面、夔和牛、虎等形象組成。鼎腹部分,四面中心部分皆留出光潔的素面,四周環以夔紋。正中上下,兩兩相對的夔合為一首雙身的獸面。口沿上下四角轉折處和兩鼎耳外側銜介面沿部位,均飾牛首,全鼎所飾獸面與牛首共24個,另有8個立身的夔紋。在被這些神異動物形象包圍起來的鼎身上聳立著兩耳,兩耳的外側面各裝飾著雙虎噬人的形象,兩虎人立,大張著口,共銜一個人頭,更增強了這一器物神祕、威懾的氣氛。相似的虎噬人頭形象,也見於商代婦好墓出土的婦好鉞。司母戊鼎是中國奴隸制社會盛期青銅器藝術的重要代表。(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