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金庫體系

[拼音]:Kezhong

[英文]:Bells Made for Ke

中國西周時期青銅樂器。相傳清光緒十六年(1890)在陝西扶風法門寺任村出土。同時出土的有大、小克鼎、克等器共120餘件。傳世克鍾共5件,當屬編鐘。其中上海博物館藏 2件,天津市藝術博物館、日本奈良寧樂美術館和藤井有鄰館各藏 1件。其中以奈良寧樂美術館藏品最大,上海博物館藏品中有一器為最小者。克鍾銘文全篇共79字,分刻 2器,每鍾半篇,上海博物館、日本奈良寧樂美術館藏器為上半篇銘文,天津市藝術博物館和日本藤井有鄰館所藏為下半篇銘文,據此可知克鍾至少還應有 1件。另外天津市藝術博物館藏有一器,器形為鎛,但自銘為鍾,其銘文與克鍾全同,且全篇銘文鑄於一器之上。

克鍾幹上飾以重環紋,舞部有 4組對稱的夔形龍紋,篆間飾有竊曲紋,鼓部中央作對稱相背式的卷龍紋,均為當時的流行紋飾。克鍾銘文記載了克接受周王的賞賜及命令,到周王指定的地方巡察,克圓滿地完成了任務,因而作此編鐘,以追念逝去的先輩,並祈求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