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慈根,J.

[拼音]:Handan Zhao Cheng yizhi

戰國中晚期趙國都城遺址。位於河北省邯鄲市區及其外圍。趙敬侯元年(公元前 386)自中牟(今河南湯陰)遷都於此,前後歷8世,前222年趙被秦滅後衰落。抗日戰爭期間,日本人曾於1940年作初步勘察和發掘。1972年以後,河北省文物管理處和邯鄲市文物保管所已把全城的範圍基本勘探清楚。1961年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全城分宮城與郭城兩大部分。宮城由平面呈品字形的3個小城組成,習稱趙王城。城牆基寬16米左右。西城最為重要,東西寬1354米,南北長1390米,南垣有缺口2,東垣有缺口3,北垣和西垣對準龍臺各有缺口1,可能均是城門遺蹟。其中部偏南處的龍臺,底部南北長296米,東西寬265米,北高19米,是戰國時最大的夯土臺基。城的北半部還有夯土臺基 5個,最大的兩個與龍臺在一條中軸線上。東城略小,東西最寬處926米,南北長1442米,除與西城相通處有缺口外,南垣有缺口2,可能是城門遺蹟。近西垣處亦有大型夯土臺基2,習稱北將臺和南將臺,其南還有一個較小的臺基和 4處夯土基址。北城東西寬約1410米,南北長約1520米,其西垣內外有兩個大臺基對峙,中部近南垣處,亦有一較小臺基。各臺基周圍均堆有大量瓦片,宮殿所用瓦當大都為素面,偶見三鹿紋和渦雲紋的圓瓦當,為趙國所特有。

郭城位於宮城東北部,其西南城角與宮城北城的東北角相距80米左右,遺存深埋6~9米,但西北隅的插箭嶺、梳妝樓、鑄箭爐、靈山諸臺基與城垣遺蹟仍高出地面。經鑽探,郭城平面略作長方形而西北隅曲折不整。全城東西寬約3200米,南北長約4800米。在中部偏東處,發現多處戰國至漢代的冶鐵、制石、制骨和製陶等作坊遺存。

在趙城西北方,今邯鄲市與永年縣交界處的丘陵地帶,已發現5組趙王陵。趙城以西的沁河北岸則是一般墓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