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陵派

[拼音]:Baluoha yi Neixi

[英文]:Pío Baroja y Nessi (1872~1956)

西班牙作家。生於聖塞瓦斯蒂安。父親是工程師。1879年移居馬德里。1893年醫科大學畢業,在塞斯托納一帶鄉村行醫。曾研讀過法國作家雨果、左拉等人的作品。足跡遍及法國、荷蘭、丹麥、瑞士、英國、義大利等國,不少作品都取材於上述國家的見聞。1935年成為西班牙皇家學院院士。

巴羅哈是“九八年一代”中著名的小說家,創作的小說約有100部,題材廣泛。作品由許多故事串連而成,缺乏主線。人物眾多,隨時出現和消失,前後沒有照應。風格上兼有自然主義和浪漫主義色彩。不注意雕琢文字,手法明快利落。主題思想傾向於悲觀主義和無政府主義。他深受叔本華和尼采的哲學思想的影響,主張“超人哲學”,把人生鬥爭一概歸納為“弱肉強食”,往往歌頌強者。主要作品有四個三部曲:《巴斯克土地》,包括《阿伊斯戈裡之家》(1900)、《拉布拉斯的長子繼承權》(1908)和《冒險家薩拉卡因》(1909)。《幻想生活》,包括《完美之路》(1902)、《西爾維斯特雷·帕拉多克斯的冒險、創造和玄祕》(1901)和《帕拉多克斯,國王》(1906)。《為生活而鬥爭》,包括《尋覓》(1904)、《莠草》(1904)和《紅色曙光》(1904)。《種族》包括《流浪的夫人》(1908)、《霧中之城》(1909)和《科學之樹》(1911)。後期思想上的懷疑主義傾向較為嚴重,在《勞拉,或無可救藥的孤寂》一書中表現得較為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