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科斯,F.E.

[拼音]:Telinida he Duobage lishi

[英文]:history of Trinidad and Tobago

千里達及托巴哥共和國位於加勒比海小安的列斯群島東南端。由主島特立尼達、多巴哥及附近一些小島組成,總面積5128平方公里。人口 115萬(1983),其中黑人佔43%,黑白混血種人16%,印度人36%,白人 2%,華人約1%。居民中信天主教和基督教者各約佔1/3,其餘多數信印度教,少數人信伊斯蘭教。官方語言為英語。首都西班牙港。

千里達及托巴哥最初的居民是印第安阿拉瓦克人和加勒比人。C.哥倫布第三次航行美洲時於1498年7月31日抵達該島,取名特立尼達(即“聖三一”之意)。多巴哥島也同時被發現。此後特立尼達便隸屬於西班牙。1530年,西班牙政府任命A.塞德尼奧為特立尼達總督,並開始向島上移民,種植可可,殘酷奴役印第安人。1699年12月1日,印第安人起義,殺死西班牙傳教士和總督,但起義遭到鎮壓,印第安人被消滅殆盡。由於缺乏勞動力,殖民者從非洲運來大批黑奴。178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在海地島的法國人大批移入,島上經濟有所發展。1797年,英國軍隊佔領該島。1802年,根據亞眠條約西班牙正式將特立尼達割讓給英國,成為英國殖民地。

1632年,荷蘭向多巴哥島移民,種植甘蔗。此後近兩個世紀中,英、法、荷、西等國長期爭奪該島,多次易手,1814年正式淪為英國殖民地。1889年,英國把它同特立尼達島合併為一個行政單位。

18世紀末,特立尼達甘蔗種植業逐漸興起。19世紀初,甘蔗種植園經濟進一步發展。1834年廢除奴隸制,許多奴隸變成個體小農。由於種植園缺乏勞力,殖民者從印度和中國運來大量契約勞工。到1883年,印度人佔該島總人口的1/3。

1866年,特立尼達發現石油,1909年開始大量開採。1937年,石油工人舉行大罷工,反對英國的殖民統治。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美國資本逐漸控制了石油資源。1941年,美國向英國租借了特立尼達島的查瓜拉馬斯,建立海軍基地,為期90年。

1946年,千里達及托巴哥實行區域性自治。1956年,民族主義政黨人民民族運動成立。同年9月其領導人E.E.威廉斯出任自治政府總理。1958年,英國為了維持和加強其殖民統治,把千里達及托巴哥同英屬加勒比的其他12個政治單位組成了西印度聯邦,遭到加勒比地區一些殖民地的反對。1961年,牙買加、千里達及托巴哥等決定退出聯邦。1962年聯邦解體。同年8月31日,千里達及托巴哥宣佈獨立,成為英聯邦成員國,威廉斯繼續任總理。

獨立後,政府制定了三個五年經濟發展計劃,努力發展民族經濟,同時促進加勒比地區的經濟一體化。1968年,它和加勒比地區的其他11個國家和政治單位共同建立了加勒比自由貿易協會;1973年進一步組成加勒比共同體和共同市場。對外奉行獨立自主、和平中立的不結盟政策。1970年收回了查瓜拉馬斯美國海軍基地。1974年6月20日同中國建交。1976年8月1日,根據新憲法廢除了君主立憲制,正式成為英聯邦內的共和國。原總督E.E.I.克拉克任臨時總統。1981年3月29日,總理威廉斯逝世,G.M.錢伯斯繼任。同年11月大選,人民民族運動黨獲勝,錢伯斯就任總理。

該國是西印度群島中唯一盛產石油的國家。1983年國民生產總值為83.64億美元,人均653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