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論文

[拼音]:Zhongyue Miao

[英文]:Zhongyue Temple

中國古代祭祀建築。位於今河南省登封縣東,現存建築多為清代所建。源於原始社會的自然神崇拜在中國封建社會仍得以繼承並被規範化,其中也包括對於國內名山大川的崇拜。中嶽即嵩山,又稱太室,秦時已有太室祠,歷代延續,並多次遷移,唐開元(713~741)年間始遷至現處。宋金至明清又多次重修,是皇家的祠廟。

廟內現存《大金承安重修中嶽廟圖》碑,忠實地反映了金承安(1196~1200)時中嶽廟的面貌,是建築史的重要資料。據圖碑所載,當時的中嶽廟基地為縱長方形,建築作對稱佈局。廟前臨橫街,街南正中建重簷方亭,與街北3座櫺星門相對。櫺星門左右以院牆連東西偏門,牆內是廟的外院。廟本體正面以廊廡連線下三門、東西掖門和兩座角樓;其他3面都是高牆,每面各開1座門,後部兩角也有角樓。下三門內為一橫院,院中有火池及碑樓,院北佈局為左中右3路,以中路為主。中路前沿正中為中三門,門左右為廊,門內橫院有兩座井亭,左右廡上各建兩殿,分祀東、南、西、北四嶽。院北為日字形廊院,居前一院最大,方形,是全廟主體。由前至後沿中軸線在日字的每一橫上分別建上三門、峻極殿和寢殿。峻極殿9間,重簷四阿頂,建在高臺基上, 殿後以中廊與寢殿連成工字,殿前院中有隆神殿、竹叢和路臺,路臺左右各有1座樂亭。左、右兩路窄長,各有一些次要建築院落。廟北山頂上有塔1座。

金代中嶽廟的總體佈局與金刻山西萬榮汾陰后土祠廟像圖碑十分相似,其主體日字形廊院部分與元刻《孔氏祖庭廣記》中的《金闕里廟製圖》及明刻《濟瀆北海廟圖志碑》(在河南濟源縣濟瀆廟內)也甚一致。以上各廟的主體大殿與寢殿都連成工字形,也常見於宋金元的宮殿建築中。它們充分反映了宋金時代皇家祠祀建築及其他大型建築群的佈局規律。

中嶽廟還存有兩通清康熙、乾隆時的廟像圖碑,反映了不同時期的建築變遷。現存中嶽廟廟門天中閣是面闊 7間、重簷歇山頂的城樓式建築,與北京天安門相像。廟內主體建築中嶽大殿面闊9間;重簷廡殿頂。以上2座建築都是清代官式建築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