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541~604)

[拼音]:Dongbei Yizhi

1928年12月29日,張學良在東北將原北京政府的紅黃藍白黑五色旗改為南京國民政府的青天白日旗,宣佈擁護國民政府的政治行動。

1928年4月,蔣介石復職,進行第二次北伐。6月,北伐軍進入北京。張作霖離京返奉,被日本關東軍在皇姑屯炸死,標誌著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結束。但東三省仍然是奉系軍閥的地盤,照舊懸掛北洋政府時代的五色國旗,統一全中國的任務尚未全部完成。7月15日,北伐進入最後一戰──灤河之戰。第四集團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率領各路軍隊直逼灤河東岸與直魯軍對峙。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張學良,自6月4日張作霖死後,微服離京返奉,在灤河收束奉軍,旋即回到瀋陽,就任奉天軍務督辦。7月1日,通電宣佈與南京停止軍事行動,決不妨礙統一。

日本帝國主義製造皇姑屯事件,企圖建立“滿蒙新國”的陰謀未能得逞,轉而迫使張學良就範。6月25日至7月19日,日本首相兼外相田中義一三次訓令駐奉天總領事林久治郎警告張學良,不得與南京國民政府妥協。8月4日,日本特使林權助到瀋陽,以參加張作霖葬禮為名,阻撓東北易幟。他帶來田中義一的信,信中反對東三省同關內統一,要求張學良實行“東北自治”。9日,林權助再度威脅張學良:如果東三省率行易幟,日本將採取自由行動。張學良當即申明自己是中國人,要以中國人的立場為出發點,以東三省的民意為定,堅決頂住了日本的壓力。

國民政府在佔領京、津後,也決定和平解決東北問題。7月3日,蔣介石抵北平,接見奉方代表王樹翰、邢士廉,要求東北易幟,服從三民主義。同時派代表到東北同張學良談判易幟之事,張表示同意,唯以對日外交問題,易幟要延長三個月。但行動上同國民政府保持一致,為實際上之統一。

在東北易幟的背後,反映了日美兩國在華爭奪勢力範圍的鬥爭。美國支援蔣介石統一東北。7月25日,中美簽訂了關稅條約。美國國務卿凱洛格宣告,美國是以訂立關稅條約的方式,第一個承認南京國民政府的國家。在美、英的壓力下,日本處於孤立的地位。11月3日,張學良派莫德惠為特使赴東京參加日皇加冕典禮,田中對莫表示東北易幟“是中國的內政問題”。12月29日張學良宣佈東北易幟。31日,國民政府任命張學良為東北邊防軍司令長官。至此,全國實現了形式上的統一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