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羅連科,В.Г.

[拼音]:Sadi

[英文]:Erik Satie (1866~1925)

法國作曲家。1866年5月17日生於翁弗勒爾,1925年7月1日卒於巴黎。幼時從故鄉教堂管風琴師學鋼琴。1879年入巴黎音樂學院學和聲與鋼琴。1886年服兵役,第2年因病退伍。1890年曾作《玄祕曲三首》,廢除調號和小節線。後入“玫瑰十字教團”,為該團作宗教音樂《星之子》等。20世紀初開始發表形式非常簡潔的小型鋼琴曲,有的曲名非常古怪,如《梨形樂曲三首》(1903)。1905年入聖歌學院學習對位法與配器法,1908 年畢業。1915年與詩人J.科克託結識,用他的指令碼為С.П.佳吉列夫的俄羅斯芭蕾舞團作舞劇《炫技表演》。樂隊中加入了警報笛、打字機、飛機、手槍、發動機的音響,1917年公演時引起一場轟動。1918年根據柏拉圖對話錄寫了用樂隊和 4個女高音的交響劇《蘇格拉底》。在這部作品裡他不再追求外在效果,其音樂的清晰和嚴謹,與《炫技表演》形成鮮明對比,開新古典主義音樂的先河。1919年作鋼琴曲《夜曲五首》以後,曾提倡“不引人注意,像傢俱一樣普通”的所謂“傢俱音樂”。薩蒂的思想及音樂不斷追求新意,頗為法國一些青年作曲家所讚賞。法國“六人團”就是在他的影響下組成的。雖然未能形成長期的結合,但對法國現代音樂的發展有一定影響。1923年,又有一批法國青年作曲家圍繞薩蒂形成了“阿爾克伊樂派”(阿爾克伊是薩蒂居住的巴黎郊區地名)音樂家小組,後因薩蒂病故而解散。薩蒂的創作風格和手法多變,自成一體。他有時嘲弄、諷刺,有時極為嚴肅。他在音樂上對許多技法的嘗試,以及要求獨創性,反對模仿,尤其是反對模仿R.瓦格納,對於先鋒派作曲家頗有啟示。他始終不渝地主張發展法國的民族音樂。1970年以來,歐美音樂界對薩蒂的音樂作品越來越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