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氣螺旋槳

[拼音]:shepin fushe dui jiankang de yingxiang

[英文]:health effects of radio-frequency radiation

發射頻率為100千赫~3×105兆赫的電磁波,通常稱為射頻電磁輻射。按頻率的高低可分為高頻、特高頻和超高頻等。

無線電廣播、電視通訊、雷達探測、高頻加熱和理療用的電子裝置都會產生不同頻率和功率的電磁輻射,對周圍地區造成不同程度的射頻輻射汙染,影響人體健康。一般認為電磁波的生物學活性隨頻率的增高,即波長的減短而遞增,也就是微波最大,中長波最小。有的學者認為,由於人體共振吸收頻率約為70兆赫,所以超短波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可能最大。

射頻電磁輻射的生物效應在強度大時主要是熱效應,即機體把吸收的射頻能轉換為熱能,形成由於過熱而引起的損傷。射頻輻射還有非致熱作用。長期在非致熱強度的射頻電磁輻射作尹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71348.html' target='_blank' >孟祿岢魷忠苑αΑ⒓且淞跬宋韉納窬ト踔⒑蛉漢託募隆⑿那扒弁礎⑿孛啤⒁準ざ⑼遜ⅰ⒃戮陝業戎⒆礎A俅布觳椋煞⑾幟緣繽悸ㄔ齠啵牡繽糞T-T改變,QRS間期有延長趨勢及不完全右束枝傳導阻滯,血壓偏低,心率減慢,白細胞和血小板計數偏低等;此外,還可出現眼晶狀體混濁和空泡增多,個別人還會出現白內障;男性睪丸受損傷,雄性激素分泌減少等。

射頻輻射最大容許強度的確定,國際上爭論頗大,各國都不斷進行修訂。環境各頻段射頻輻射的環境容許強度一般為職業接觸容許強度的1/10至1/2。例如,蘇聯規定微波的職業接觸強度為10微瓦/釐米2,環境標準過去規定為1微瓦/釐米2,現在規定為5微瓦/釐米2。

參考書目

S.Baranski,P.Czerski, BiologicalEffectsof Microwaves,Dowden Hutchinson &RossInc.,Stroudsburg,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