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動保護

[拼音]:di-di daodan

[英文]:ground-to-ground missile

從陸地發射打擊陸地上目標的導彈,包括地地彈道導彈和地地巡航導彈。地地導彈這個名稱既可指導彈本身,也可泛指由導彈和各輔助系統與裝置組成的導彈武器系統。地地彈道導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發展最迅速的一類導彈,種類較多,裝備數量也大。現在已經裝備的地地彈道導彈主要有:美國“民兵”Ⅲ,蘇聯SS-17、SS-18、SS-19等洲際導彈;美國“潘興”2、法國S-3、蘇聯SS-20等中程導彈和美國“長矛”、法國“冥王星”、蘇聯SS-21、SS-22等近程導彈。地地導彈通常由彈頭或戰鬥部(見導彈彈頭)、彈體、動力裝置和制導系統組成。戰略地地導彈攜帶單個或多個核彈頭,具有射程遠、精度高和威力大的特點,是戰略核武器庫的主要組成部分(見戰略導彈)。戰術地地導彈攜帶核彈頭或常規彈頭,用於打擊敵方戰役戰術縱深內的固定或活動目標(見戰術導彈)。地地導彈早期採用液體推進劑,大都比較笨重,不便於機動。後來多改用固體推進劑,成本較低,可靠性高,發射準備時間短。為了提高生存力,導彈的發射方式已由地面或地下固定基地發射轉向機動發射,地下井發射的導彈也採取了各種加固措施(見地下發射井)。地地導彈還要能抗核輻射、電磁脈衝等核武器效應,以提高在核環境條件下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