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運車輛

[拼音]:bowuguan jianzhu

[英文]:museum

供蒐集、保管、研究和陳列、展覽有關自然、歷史、文化、藝術、科學、技術方面的實物或標本之用的公共建築。在古代,文物、珍寶由王宮、神廟以及擁有權勢和財富的私人收藏,供少數人賞玩。資產階級革命後,王家的收藏品改向公眾開放。19世紀下半葉,西方一些國家開始出現專門的博物館建築。這些建築已較注重功能,如有寬敞的展覽空間,明確的分割槽,考慮流線和採光照明、通風等要求。中國在20世紀初開始出現博物館建築,最早的是建於1905年的南通博物苑。30年代許多城市建造了博物館。50年代起有較大的發展。

博物館型別

博物館有綜合性博物館和專科性博物館兩類。後者又可分為四類:

(1)社會歷史博物館。這類博物館主要收藏和展出有關人類社會、歷史發展,有關歷史上重大事件、人物的文物,參觀流線要求嚴格,建築設計應滿足其陳列布置較強的順序性。建築處理上多富有民族文化傳統氣氛,如墨西哥人類學博物館(見彩圖)、中國陝西省西安市的半坡遺址博物館。國家或地方性的社會歷史博物館多設在城市的文化、政治中心地區,事件和人物的博物館常利用遺址或故居。

(2)文化藝術博物館。這類博物館收藏和展出繪畫、雕塑、工藝、文學、音樂、舞蹈、戲劇、電影等人類精神文明產品。一般對建築的採光照明、音響等技術要求較高,建築空間和造型的處理更具藝術性(見美術館建築)。

(3)科學技術博物館。這類博物館收藏和展出人類認識和征服自然的成果,陳列室常有寬敞空間,有科學實驗設施,不僅陳列展品,還為觀眾提供實驗操作條件。這類博物館建築往往採用新的材料和結構形式,處理上突出其技術性,如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博物館。

(4)自然博物館。這類博物館以展出人類對自然界的認識、保護、利用的情況和實物為主要內容,如天文博物館、地質博物館、生物博物館等,建築設計中較多考慮博物館的專業特點。

組成

完備的大型博物館建築由以下幾部分組成:

(1)陳列部分。包括基本陳列室、特殊陳列室(序言、專題、珍品等)、臨時陳列室、室外陳列場、講解員室等。

(2)觀眾服務部分。包括門廳、 休息室、 講堂、售票處、小賣部、存衣室、廁所等。

(3)保管貯藏部分。包括卸落臺、 接納室、 暫存庫、登入編目室、攝影室、化驗室、消毒間、藏品庫、珍品庫等。

(4)修復加工部分。包括修復室、 模型室、 摹拓室、裝裱室,美工、木工、機電、印刷等工作間,材料庫等。

(5)學術研究部分。包括研究室、試驗室、檔案情報室、資料室、圖書室等。

(6)管理部分。包括館長室、辦公室、各部門辦公室等。

(7)生活和附屬部分。包括宿舍、食堂、車庫、裝置機房等。

設計要點

博物館建築中陳列部分和收藏儲存部分最為重要。陳列部分的設計要點是:

(1)使展出具有靈活性,可以全部開放,也可區域性開放。

(2)使陳列布置有系統性,參觀路線方向明確,不迂迴。

(3)便於展品裝拆運輸,陳列部分與保管、加工部分聯絡方便,運輸路線與參觀路線互不干擾。

(4)區別展品內容,選用合理採光和防護方案。

(5)合理安排休息點,避免參觀受到噪聲干擾。收藏管理部分的設計要點是:

(1)有足夠的收藏庫房,並留有發展餘地。

(2)有良好的存放條件,合適的光線和溫度與溼度,考慮通風、防塵、防潮、防盜、防蛀、防黴等要求。

(3)管理方便,同展出、研究、檔案情報管理等部分聯絡便利。

(4)有完善的鑑定、檢查、修復等設施和相應的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