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曲試驗

[拼音]:laohua

[英文]:pyrograph

用灼熱的金屬棒、線香等在竹、木、紙等材料上燙烙出各種畫面、花紋、文字等的工藝畫。又稱烙花、燙花、火筆畫。

沿革

烙畫的起源待考,一般見於清代史籍。據王士禎《池北偶談》記載,雲南匠師武恬能在竹筷上燙烙出山水、人物、臺閣、鳥獸、林木等畫面,曲盡其妙。王廷鼎《杖扇新錄》記載,福建匠師胡云峰在筍殼制的扇面上以廣東線香畫花鳥,或用鐵絲燒紅烙成圖畫。烙畫在清代光緒年間(1875~1908)曾興盛一時。江蘇的烙畫扇、河南南陽烙畫筷、廣東新會烙畫葵扇等都很著名。其中江蘇烙畫扇以南京、蘇州為主要產地,到光緒末年,從業藝人已有2000多人。20世紀50年代,烙畫扇的主要品種是烙畫檀香扇,產地集中在蘇州,名匠有龔福祺。河南南陽烙畫工藝為光緒初年趙星三始創,所作烙畫筷曾作為宮廷的饋贈禮品,後來發展為當地的傳統工藝品。1912年,南陽有“福聚恆”烙畫筷子店。1921年筷子店增加到10家。30年代,年產烙畫筷2~3萬把。1956年,成立南陽烙畫工藝廠,年產烙畫筷60多萬把,暢銷國內外。著名烙畫藝人有王世英。廣東新會烙畫葵扇始於清代同治年間(1862~1874),著名藝人有趙晃、趙兆銘、趙元等(見扇子)。

工藝和工具

江南一帶烙畫過去是用火筆,即事先用炭屑和泥製成鴨蛋狀的炭基,中心有孔,用一支鐵扦穿入炭基,使炭基燃燒,即成火筆。製作烙畫時用鐵鉗夾住鐵扦,以鐵扦尖端作畫。南陽烙畫是用鐵筆放在油燈上燒熱,然後鉗住鐵筆作畫。50年代起改用電熱筆,以筆端接觸畫面的時間長短、溫度高低和接觸面大小來控制畫面線條的粗細濃淡。有經驗的藝人制作烙畫時不需起稿,直接用電熱筆作畫,一氣呵成。

運用烙畫裝飾的工藝品除檀香扇、葵扇、筷子外,還有湖南邵陽翻簧竹器,江蘇常州黃楊木梳以及各種茶具、燈具、文具、畫屏等;也有在傢俱表面或在宣紙和絲綢上烙成畫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