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芍

藥材名稱:絲瓜絡

名稱出處:《本草再新》

概況

異名:絲瓜網(《醫林纂要》),絲瓜殼(《分類草藥性》),天羅線(《藥材資料彙編》),絲瓜瓤(《河北藥材》),千層樓(《湖南藥物志》)。

基源:為葫蘆科絲瓜屬植物絲瓜成熟果實的維管束。

原植物:絲瓜Luffa cylindrica(L.)Roem.

餘項參見“絲瓜”條。

生藥

採集:秋季採取枯老的果實,搓去外皮及果肉,或用水浸泡至果皮和果肉腐爛,取出洗淨,除去種子,晒乾,稱“絲瓜絡”。廣東粵絲瓜採收後不去皮,稱“絲瓜布。”絲瓜絡產於中國各地,以浙江慈溪,江蘇南通、蘇州所產質量為好。絲瓜布主產廣東。

鑑別

性狀:絲瓜絡為維管束縱橫交錯而成的網路狀物,呈長圓柱狀或長峻形,略彎曲,長短不一;表面淡黃白色至暗黃色,粗糙,有數條縱淺溝,間有殘存的果皮及果肉。體輕,質韌,有彈性,橫切面有腔室3個。氣微,味淡。以筋絡清晰、質韌、色淡黃白者為佳。

絲瓜布呈長圓筒形,一端具堅韌的果柄,果皮灰黃色,上有10條縱向稜線,質脆。餘與絲瓜絡相似。

顯微 維管束粉末:白色。經組織離析後觀察。 ①纖維成束或單個散在,壁木化,胞腔較小,兩端斜尖,常斷裂,直徑約17~40μm。 ②木薄壁細胞較少,兩端平直,壁較厚,有壁孔。 ③導管眾多,均為螺紋,直徑約34μm左右。(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圖202)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品有炒絲瓜絡和絲瓜絡炭。 ①炒絲瓜絡 取淨絲瓜絡小塊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至深黃色,取出放涼。 ②絲瓜絡炭 取絲瓜絡塊置鍋內,用武火加熱炒至表面焦黑色內部褐色時,噴淋清水,取出,晾乾。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防潮。

化學性質

含木聚糖(Xylan)、甘露聚糖、半乳聚糖。

參考文獻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1: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