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料鑽

[拼音]:hanjiexing

[英文]:weldability

金屬材料對焊接加工的適應性,又稱可焊性。焊接性反映金屬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獲得優質焊接接頭的難易程度。焊接性包括兩方面的內容。

(1)接合效能:金屬材料在一定焊接工藝條件下,形成焊接缺陷的敏感性。決定接合效能的因素有:工件材料的物理效能,如熔點、導熱率和膨脹率,工件和焊接材料在焊接時的化學效能和冶金作用等。當某種材料在焊接過程中經歷物理、化學和冶金作用而形成沒有焊接缺陷的焊接接頭時,這種材料就被認為具有良好的接合效能。

(2)使用效能:某金屬材料在一定的焊接工藝條件下其焊接接頭對使用要求的適應性,也就是焊接接頭承受載荷的能力,如承受靜載荷、衝擊載荷和疲勞載荷等,以及焊接接頭的抗低溫效能、高溫效能和抗氧化、抗腐蝕效能等。

焊接過程中,焊件經歷焊接熱過程、冶金反應,以及焊接應力和變形的作用,因而帶來化學成分、金相組織、尺寸和形狀的變化,使焊接接頭的效能往往不同於母材,有時甚至不能滿足使用要求。例如,在鑄鐵焊接時容易開裂,需要預先將焊件加熱,或採用特種焊條焊接。鋁的焊接用普通手工電弧焊法就難於獲得優質焊縫,須採用惰性氣體保護電弧焊方法。含碳量和合金元素量較高的鋼材,由於硬度和強度較高,焊接時容易產生裂紋,需要採取適當的工藝措施。對於許多活性金屬或難熔合金,宜採用特殊焊接方法,如電子束焊或鐳射焊,以便獲得優質接頭。工件材料、焊接方法和產品的使用條件,都會影響工件焊接性。材料製成優良焊接接頭所需的裝置條件越少、難度越小,則此材料的焊接性越好;反之,需要複雜而昂貴的焊接方法、特殊的焊接材料和工藝措施,則說明這種材料的焊接性不佳。

製造焊接產品或構件時,必須首先評定所用材料的焊接性,以判斷所選用的結構材料、焊接材料和焊接方法等是否適當。評定材料焊接性的方法很多,每種方法只能說明焊接性的某一方面,因此需要進行一系列試驗後才能全面確定焊接性。試驗方法可分為模擬型和實驗型。前者模擬焊接加熱和冷卻特點或負荷情況;後者則按實際施焊條件進行試驗。試驗內容主要是檢測母材和焊縫金屬的化學成分、金相組織、機械效能、有無焊接缺陷,測定焊接接頭的低溫效能、高溫效能、抗腐蝕效能和抗裂紋能力等。

參考書目

陳伯蠡編:《金屬焊接性基礎》,機械工業出版社,北京,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