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潑斯坦儀

[拼音]:Zhujiang Liuyu guihua

[英文]:Zhujiang River Basin planning

珠江由西江、北江、東江及珠江三角洲諸河四個水系組成,分佈於中國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湖南、江西六個省(自治區)及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的東北部。珠江的主流是西江,發源於雲南省境內的馬雄山,在廣東省珠海市的磨刀門注入南海,全長2214km。全流域面積45.37萬km2,其中中國境內面積44.21萬km2(見圖)。

流域概況

珠江流域地處亞熱帶,氣候溫和,水資源豐富,多年平均年徑流量3360億m3,僅次於長江,居中國第二位。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為1477mm。汛期降水強度大,匯流速度快,容易形成峰高量大曆時長的流域性洪水,對經濟發達的珠江下游及三角洲造成嚴重威脅。枯水期也會連續三個月無雨或少雨,造成春旱或秋旱。

珠江自雲貴高原至南海之濱,幹流總落差2136m,全流域水能理論蘊藏量3348萬kW,主要集中在西江南盤江下游和紅水河及黔江河段,可開發水電裝機容量2512萬kW,是中國水電開發建設基地之一。

珠江屬少沙河流,多年平均含沙量僅約 0.25kg/m3。河道水量豐沛,比較穩定,有良好的通航條件。西江干流貫通滇、黔、桂、粵四省、自治區,是流域東西方向的水上運輸大動脈。已溝通的南寧至廣州航道是流域水運的主要幹線。珠江三角洲航道縱橫交錯,可通過八個口門出海。珠江水運腹地廣闊,資源豐富,廣州、南寧、柳州、梧州、江門等大中城市港口均沿主要水運幹線分佈,有利於發展航運。

珠江流域在中國境內有耕地7200萬畝,1985年人口約7700萬人,平均每人只有耕地約0.9畝,人多地少。但水量、日照、積溫等條件得天獨厚,是中國重要的水稻、食糖產區,亞熱帶和熱帶作物栽培區。沿海有大量的灘塗資源。各地礦產資源品類多,儲量大。著名的有:雲南箇舊錫礦、貴州六盤水煤礦、廣西平果鋁礦、廣東雲浮硫鐵礦等。珠江口外還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廣州、南寧等大中城市和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工業也有較好基礎。

治理成就

珠江流域水利建設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見珠江水利史)。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興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截至1987年已建成水庫8817座,總庫容473億m3,其中大型水庫33座,庫容309億m3;培修堤防5600km;建成有效灌溉面積4269萬畝;治理珠江三角洲和西江、潯江沿岸澇區807萬畝;建成大化、新豐江、西津等水電站,總計裝機427萬kW;治理水土流失面積1.61萬km2;改善通航河道79條。這些工程,減輕了一般年份的水旱災害,開發了水電,發展了航運,改善了生態環境,促進了流域各省的經濟建設。

存在問題

目前西江和北江還沒有控制洪水的骨幹水庫,中下游堤防防洪標準尚低,廣州市及珠江三角洲等中下游經濟發達地區仍受大洪水的嚴重威脅,若重現1915年特大洪水(相當西江和北江同時發生200年一遇洪水),將造成巨大損失。流域內水電開發程度低,許多水庫電站調節庫容小,保證出力低,枯水期供電緊張,華南地區,尤其廣東省嚴重缺電。珠江水運優勢尚未充分發揮,多數航道未經整治,尤其雲、貴通往兩廣的水運尚未溝通,束縛著經濟的發展。流域內農田灌溉、治澇以及水土流失治理的標準也偏低,不少河流水質汙染日趨嚴重。城鄉與工業用水問題以及生態環境問題越來越突出。珠江河口日益淤積,不斷延伸,影響洩洪排澇,有待加速整治,口外連片灘塗也需合理開發利用。

規劃

從1980年起珠江水利委員會組織流域內各省(區)和有關部門,分工協作,在以往多次規劃的基礎上,進行了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的編制工作,重點研究了防洪治澇、水力發電、發展航運、河口整治、灌溉供水等問題,並於1986年提出了《珠江流域綜合利用規劃報告》。

防洪除澇

採用以洩為主,洩蓄兼施的方針,堤庫結合,全面提高流域防洪能力。加高加固現有堤防,結合水資源綜合利用,規劃興建北江飛來峽水庫、紅水河龍灘水庫、黔江大藤峽水庫、右江百色水庫和邕江老口水庫。堤庫結合,可使一般堤防能防禦30年一遇到50年一遇洪水,重點堤防能防禦100年一遇洪水,保衛廣州市的北江大堤能防禦300~500年一遇洪水和曾發生過的1915年洪水。治澇規劃的重點是珠江三角洲和潯江、西江三個易澇區。通過整治堤內排水系統,修建水閘,增加電排站裝機,擴大治澇面積,提高治澇標準。

水力發電

在主要干支流上選擇綜合利用效益大,發電條件好,淹沒和移民少的梯級水電站,優先加以開發。同時積極發展中小型水電站,並研究提高現有水電站出力和綜合效益。規劃在珠江主要干支流上佈置梯級電站,可開發裝機容量1865萬kW,年均發電量940億kW·h。其中南盤江天生橋一級水電站、天生橋二級水電站、紅水河龍灘水電站、巖灘水電站、黔江大藤峽水電站等宜集中力量進行連續開發。

發展航運

選擇主要干支流和出海水道,分期逐步建設航道。南寧至廣州航道按全線通航1000t級的標準首先實施。南盤江、北盤江和紅水河的航道近期採取區域性整治及結合電站建設設定過船設施,分段按100~250t級標準通航;遠景結合水電梯級的全面開發,實現全線渠化,通航提高至500t級。右江、柳江以及北江干流,結合梯級開發,可分別提高通航標準至100~300t級。珠江三角洲航道整治的重點是提高出海主要水道的通航標準,一般達500~1000t級。廣州至黃埔通航5000t級,黃埔出海水道通航20000~25000t級。為溝通長江和珠江兩大流域的水運,遠景設想開闢粵贛運河和湘桂運河。

河口整治

本著有利於洩洪納潮、改善和發展航運、開發灘塗資源以及改善生態環境的原則,重點整治廣州至虎門水道岸線;整治磨刀門水道及伶仃洋水道,開發磨刀門海區和伶仃洋東西兩側灘塗,利用瀕臨香港、澳門的有利條件,建立農工商生產基地與外貿基地,伶仃洋東側灘塗還可結合南海石油基地以及深圳市的發展要求,以工業用地和海港用地為主進行開發。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灘塗,也結合河口治理,逐步開發利用。

灌溉和供水

流域內山地丘陵範圍廣,要因地制宜地採取中小型工程措施,繼續發展農田灌溉。城市供水重點是解決廣州、深圳、珠海和沿江、沿海一些城市的用水需要,並滿足香港、澳門供水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