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屬鹵化物燈

[拼音]:Xilituzhao

[英文]:Xilituzhao Monastery

漢名延壽寺。在呼和浩特舊城石頭巷,始建於明萬曆年間,清康熙時擴建,康熙三十五年(1696)完工。清康熙皇帝出征噶爾丹時經此,曾贈以經卷、弓矢、念珠。康熙四十二年(1703)在寺立紀功碑。其佈局採用漢式佛寺院落式,而主建築為藏式,是明清以來呼和浩特著名喇嘛寺之一。1982年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的山門前有牌坊,山門內左右有鐘鼓樓和東西廡殿,正中為菩提殿。殿北分三路建築:中路建主殿大經堂,後為佛樓;東路和西路均前為佛殿,後為活佛和喇嘛住宅;東路前有塔院。全寺佈局與漢族地區一般大型佛寺基本相同。

大經堂分為柱廊、經堂、大佛殿三部分。柱廊面闊七間,凸出於經堂之前,用曲角方柱、大雀替和平屋簷。上層簷上加銅法輪和雙鹿,左右有平頂簷牆,鑲彩色琉璃。廊後為經堂,面闊、進深各九間,用滿堂柱64根,上承平頂。柱為方形,外包黃地織藍龍毛氈,配以紅色頂棚和青綠色壁畫,與前廊都屬典型西藏風格。經堂中央三間,在平頂以上開側窗,上覆歇山頂,形如天窗。經堂後原接大佛殿,已同後面袋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8789.html' target='_blank' >木偶浞鷳ヒ黃鴟倩佟U庵致彌↑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3/304426.html' target='_blank' >平屋頂、中間有高起採光窗的作法,是內蒙古、甘肅喇嘛教經堂的通用建築手法;上面再加漢式小屋頂,就成為漢藏建築融合的產物。

塔院內建有白石雕砌的喇嘛塔,高約15米,雕飾華麗,用彩色勾勒紋飾和“六字真言”,傘蓋下加耳形垂飾,在內蒙地區喇嘛塔中是獨具風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