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工程技術經濟

[拼音]:hangkong tongxin

[英文]:aviation communications

完成空中飛行任務和保證飛行安全的無線電聯絡。它包括航空器通訊(空-地通訊,空-空通訊)和航空設施間的地面通訊。無線電和飛機差不多是同年代出現的,但飛機上使用無線電臺則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

飛機通訊

現代飛機均使用無線電通訊,包括電話、電報、傳真、電傳打字和資料通訊。駕駛員瞭解空中交通的狀況和當地的氣象條件,機場對飛機起飛和著陸的指揮控制,都是通過無線電話進行的。對於作戰飛機的指揮、控制,通訊更不可少。現代旅客機的乘客已能直接與地面通長途電話。

民用飛機通訊按照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規定主要使用甚高頻波段,頻率在118~136兆赫的波段中,每隔25千赫為一個頻道,共設定720個頻道。機場上空的進場和離場管制、地面管制和空中交通管制使用的頻道依次分配在這個頻段中。這個頻段還包括飛機與機場塔臺的聯絡、與其他飛機的聯絡和為飛行服務使用的頻道。空中和海上遇難救援頻道(121.5兆赫)也在其中。通訊訊號是調幅的,採用半雙工方式,即通話雙方均使用同一頻率,發話完畢立即停止發射,等待接收對方的訊號。發射功率一般為10瓦左右。通常把機體上的一小部分(例如垂直尾翼上方)與機體其餘部分絕緣開來,作為機身外面的天線,以減少空氣阻力。這個波段的無線電通訊靠電波的直線傳播,通訊的範圍在視距以內。由於地球表面的彎曲,視距與飛機高度有關。在10000米上空的視距大約為400公里,因此這個波段的通訊是近距的。為了與遠距離的空中交通管制點通訊,飛機上還附加有短波電臺。典型的短波電臺的發射功率為100瓦,通訊訊號是單邊帶調製的。短波通訊可以達到較遠的距離,但頻道數少,通訊質量差,而且不可靠。

軍用飛機大量使用的戰術通訊電臺是特高頻電臺,頻率在225~400兆赫的波段中,頻道間隔為25千赫。共有7000個頻道。通訊訊號是調幅的,採用半雙工通訊方式,發射功率在10瓦左右。有些飛機還附有甚高頻調頻電臺作為空中支援與地面移動電臺聯絡用,頻率在30~88兆赫的頻段內,發射功率在15瓦左右。戰術通訊大都在視距內進行。大型的軍用飛機還設有短波單邊帶電臺,發射功率達1千瓦,能同遠距離的指揮控制中心或空中交通管制點通訊。

航空設施間的通訊

包括地面上的指揮控制中心、空軍基地、各種地面設施之間,以及與其他兵種之間的地-地通訊。60年代以前大多使用有線通訊、微波中繼通訊和短波通訊。60年代出現了地球同步衛星通訊,也用於為航空服務的遠距離地面通訊。60年代以來,軍事上常用對流層散射通訊,而短波通訊僅作為備份和應急之用。典型的散射通訊電臺是車載的,用4.4~5.0吉赫的頻段,拋物面天線直徑為2.5米,發射功率為1千瓦,傳輸頻率分割 (FDM)的24路資料,每路的資料傳輸速率為2.4千位元/秒,通訊距離為160公里。80年代改進的散射通訊電臺使用更大的天線和發射功率,傳輸訊號總容量達2兆位元/秒,而通訊距離擴充套件到320公里。

現代發展

現代飛機電臺已實現半導體化,廣泛使用頻率合成器,並且普遍使用微處理機程式控制,實現自動調諧。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促進了數字通訊的應用。機載綜合化的無線電裝置同時具有多種功能(例如通訊、導航、敵我識別、防撞等)。電子對抗的發展,要求航空通訊系統具有反電子對抗的能力。為此,現有通訊裝置須採取保密措施,並採用擴頻技術,使其具有抗干擾能力。兼有通訊、導航、敵我識別綜合功能的聯合戰術資訊分佈系統 (JTIDS)就是現代航空通訊的代表性裝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