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畜不育症

[拼音]:yin,er

[英文]:Tremella fuciformis

銀耳科(Tremellaceae)銀耳屬腐生真菌。又名白木耳。子實體供食用和藥用,是傳統滋補品。世界各地都有分佈。中國四川、福建、貴州、雲南、浙江、江蘇、陝西、青海、臺灣等省均產,以四川的通江銀耳、福建的漳州雪耳最為著名。中國各地多有栽培,日本、朝鮮也有生產。

銀耳營養體為纖細而有分枝的菌絲體。菌絲體和大量膠質構成潔白、半透明、菊花或雞冠狀的子實體,一般直徑6~10釐米。幹後縮小,呈淡黃色,硬而脆,浸水後可恢復原形。成熟子實體表面有一層無色透明的擔孢子。擔孢子在15℃以上萌發產生菌絲體,它和子實體的生長適溫均為20~25℃,生長基質宜偏酸性且有55~60%的含水量。子實體生長還需通風良好並有散射光線。銀耳菌絲缺乏分解纖維素與木質素的酶,因此,生長過程中必須和一種碳團屬真菌(香灰菌)伴生,以分解纖維素和木質素供銀耳利用,否則不能形成子實體。

野生銀耳常生在枯死的栓皮櫟、麻櫟等闊葉樹上。19世紀時中國四川通江縣已有栽培銀耳。早期栽培的方法是砍取段木晒裂後,排放山坡上任其自然接種。20世紀60年代初發展為人工接種的段木栽培,後改用瓶栽法,最近發展為塑料袋栽法,但仍以段木栽培的品質較好。人工接種需先分離培養菌種(銀耳與香灰菌的混合菌種),按母種、原種、栽培種三級培養。獲得合格栽培種後,按下述方法接種栽培。

(1)段木栽培法。冬季砍取段木,以井架式堆於樹蔭下,促使組織死亡,養分轉化至發生酒味。待氣溫穩定在15℃以上時,在段木上交叉鑽穴,嵌接菌種。然後仍堆疊樹蔭下,覆蓋塑料薄膜、草簾等,保持適宜溫、溼度,並定期翻堆、噴水。當近半數接種穴上產生子實體時,撤去覆蓋物,或將長子實體的段木移至坑道、蔭棚下,搭成人字架,使子實體充分生長。採收時用竹刀在基部割下整朵銀耳。如加強管理,可採收多批。

(2)瓶栽法。用木屑、米糠加入黃豆粉、棉子皮等製成培養料,裝入大口瓶中,滅菌後接種,適溫培養,10天后去掉瓶塞並在瓶口套上紙環,保持子實體生長所需條件。待子實體長到瓶口大小時除去紙環,使之長成大朵銀耳。採收時齊培養基表面切割。可收穫2批,生長週期約40天。收取的銀耳洗去雜質、濾去水分後置竹簾上晒乾,或在60℃以下通風烘乾。

(3)塑料袋栽法。培養料裝入50×28釐米塑料袋中,封袋口,呈圓筒狀稍壓扁。在袋上均勻打接種穴4個,直徑、深度均約1.5釐米,用膠布封穴後滅菌,在穴內接種,並仍用膠布貼封。然後置發菌室先保持28℃培養3~5天,再降至23~25℃培養5~7天,並供給新鮮空氣。發菌後將膠布撕開留縫,倒去黃水,在20℃下培養並保持新鮮空氣,相對溼度增至90%以上,半月後出現子實體原基,長成銀耳。

銀耳子實體含有多種氨基酸及蛋白質、脂肪、糖類、維生素、無機鹽等成分,作中藥功能滋陰潤肺、養胃、補腎,主治虛勞咳嗽、痰中帶血、虛熱口渴等。

參考文章

銀耳生長環境的要求食用菌銀耳栽培及管理食用菌銀耳的貯藏方法要點食用菌銀耳栽培防治雜菌食用菌吃銀耳有哪些禁忌?飲食為什麼銀耳湯不宜存放過久?飲食銀耳紅棗飲料的加工技術果樹園藝銀耳的栽培技術食用菌瓶栽銀耳技術食用菌魚鱗病 吃銀耳面板科與傳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