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勞動

[拼音]:qiangwuzei

[英文]:squid

軟體動物門(Mollusca)頭足綱 (Cephalopoda)槍形目(Teuthoidea)槍烏賊科(Loliginidae)的統稱。又稱魷魚、筆管,古稱鎖管、柔魚。槍烏賊科中共包括約50種,其中已成為捕撈物件的約16種,如中國槍烏賊(Loligo chinensis)、日本槍烏賊(L.japonica)、劍尖槍烏賊 (L.edulis)、福氏槍烏賊(L.forbesi)、皮氏槍烏賊(L.pealei) 、萊氏擬烏賊(Sepioteuthis lessoniana)等。最大長可達550毫米,最大體重可達5.6千克。分佈於南北緯40°之間的熱帶和溫帶海域,世界主要槍烏賊漁場在南海北部、暹羅灣、日本九州、菲律賓群島中部、西歐西部和美國東部、西部海域。漁場多位於島礁周圍,水清流緩、鹽度較高、底質粗硬、海底凹窩、沿岸水系和暖流水系交匯處。

特徵

體由頭部、足部、胴部和內殼組成。頭部兩側的眼徑略小,眼眶外有膜。頭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對腕甚短,腕上具2行吸盤,左側第4腕莖化,部分吸盤變形為2行突起,司傳遞精莢至雌體的功能;1對腕甚長,稱觸腕或攫腕,有穗狀柄,觸腕穗上有吸盤4行。胴部圓錐形,肉鰭分列於胴部兩側中後部,兩鰭相接略呈縱菱形,少數種類的肉鰭包被胴部全緣,胴部腹面具漏斗。內殼薄,不發達,角質,披針葉形,包埋於外套膜內。少數種類具發光器,位於外套腔內直腸兩側。具墨噴,囊墨能力較弱。

生物學特性

槍烏賊是淺海性種類,主要生活於大陸架以內,但在水深150~200米左右的陸架邊緣也有密叢集體。白天多活動於中下層,夜間常上升至中上層,垂直移動的範圍從表層至百餘米。體呈流線型,相對長度大,阻力小,加上端鰭的輔助推動作用,為頭足類中游速最快的型別之一。但因其運動方式靠漏斗噴水推進,在遊行中也常受風、流的影響。槍烏賊是凶猛的肉食性動物,食物大多為小公魚、沙丁魚、鰺和燐蝦等小型中上層種類,也大量捕食其同類。槍烏賊本身又是金槍魚、鮐、帶魚和海鳥的重要食餌。

槍烏賊的生殖洄游明顯受溫度影響。產卵叢集的表層水溫,日本槍烏賊約為13~16℃,中國槍烏賊約為22~24℃。種內一般分春生群、夏生群和秋生群 3個繁殖群,各群的生活習性有所不同。卵分批成熟和產出。卵包被在膠質透明的棒形卵鞘中,每個卵鞘中包卵幾個至幾百個,個體產卵量幾百個至幾萬個;許多卵鞘常集聚一起,頗似長形的花瓣。卵群多散佈於海底,或附於其他物體之上。孵化期因種類而異,如萊氏擬烏賊約需1個月,而中國槍烏賊僅需8~16天左右,水溫對孵化時間早遲有較大的影響。孵化率甚高,一般可達70~80%。孵出的稚仔與親體的形態相近,能憑藉漏斗的噴射在水層中前後左右地遊動,並能攫取食物。幼體生長很快,半年左右即可長至接近親體的胴長,翌年性腺完全成熟,又迴歸至其出生的海域交配、產卵。親體在繁殖後相繼死去,壽命大都為1年。

生產

世界槍烏賊的主要捕撈國為泰國、中國、菲律賓和越南,其總漁獲量約佔世界槍烏賊科總漁獲量的60%,最重要的捕撈物件為中國槍烏賊。西班牙、義大利和美國也大量捕撈槍烏賊。拖網、圍網、定置網等是主要漁具。保護槍烏賊卵子是增殖資源的重要措施。此外槍烏賊也是放流增殖的理想物件。

每100克槍烏賊鮮肉含蛋白質約15克,維生素A的含量為230國際單位,約為烏賊的1倍,肉質也較軟嫩。魷魚乾是中國槍烏賊的淡幹品,質細香甜,是海味中的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