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莧菜

藥材名稱:北沙蔘

名稱出處:藥材通稱

概況

異名:萊陽參、萊陽沙蔘(山東)、遼沙蔘(遼寧),海沙蔘(江蘇、河北)。

基源:為傘形科珊瑚菜屬植物珊瑚菜的根。珊瑚菜屬全世界僅1種,分佈東亞和北美,中國有產。

原植物:珊瑚菜Glehnia littoralis(A.Gray)Fr.Schmidt ex Miq.(Cymopterus littoralis A.Gray ex Stev;Phellopte rus littoralis Benth.)

歷史:古代本草沙蔘並無南北之分,所指大多為桔梗科沙蔘屬Adenpophora Fisch.植物的根部。《本經逢原》載:“北產者堅實,性寒,南產者體虛力微。”雖將沙蔘分為南北兩種,但在種類上並未加區別。如今所說的北沙蔘在歷代本草中並無記載,民間俗稱萊陽參或北沙蔘。本世紀初曹炳章著《增訂偽藥條辨》中載:“按此沙蔘山東日照、故墩、萊陽、海南、各縣均產,以海南、萊陽產者質佳,日照、故墩出者次,關東出者更次,其它臺灣、福建、廣東出者最次不入藥用。”這裡所說的係指北沙蔘而言。

形態:多年生草本,高5~20cm。根細長圓柱形,長20~30cm,有時可達1m,徑0.5~1.50.,少有支根。莖下部常埋於沙內,上部露出地面,直立,不分枝。基生葉具長柄,葉柄長8~12cm,基部具闊葉鞘,邊緣膜質;葉片革質,輪廓為卵形或菱狀卵形,二~三回3出式分裂至深裂,裂片卵圓形,長1.5~6cm,寬1~5cm,先端圓至急尖,基部截形,兩面疏生細柔毛。復傘形花序頂生,密生灰褐色絨毛;總苞片2~3,有時無;傘輻10~29,長1~2cm,不等長;小總苞片8~12,披針形;每小傘形花序有花15~20,被絨毛;花瓣5,白色,先端內折;雄蕊5;萼片5,窄三角狀披針形,疏生柔毛;子房下位,花柱基扁圓錐形,花柱2裂。雙懸果圓球形,直徑約1cm,5果稜具木栓質翅,被棕色粗毛,油管較多,連成1圈,胚乳腹面略凹陷。花期5~7月,果期6~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093頁.圖391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岸沙灘地,山東萊陽一帶有大量栽培,通常栽培於肥沃疏鬆的沙質土壤。分佈於中國沿海各省,遼寧、河北、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臺灣、廣東。

生藥

栽培:宜溫暖溼潤氣候,能抗寒,耐乾旱,宜栽於海灘、河岸沙土或砂質壤土,忌水澇和連作。用當年種子繁殖,春播或冬播均可,但以冬播為好。按行距23~27cm開溝條播,深3~4cm,播幅10~13cm。播時將種子拌入草木灰或細土中播下,每畝用種量6~7kg。播後覆土鎮壓,保持土壤溼潤。待苗長有2~4片真葉時,結合中耕除草進行分次間苗,株距23cm。生長前期應以人畜糞水或尿素追施,生長後期追施磷、鉀肥。現蕾時應及時摘除,以免消耗營養。病害有根結線蟲病,用80%二溴氯丙烷乳油100~150倍液(畝用2~3kg)溝注,填土封閉;鏽病,可噴97%敵鏽鈉300~400倍液。蟲害有鑽心蟲、蚜蟲、可噴80%敵敵畏乳油2000倍液防治。發現病毒病株,及時拔除燒燬。

採集:夏、秋季採挖,除去地上部分及鬚根,洗去泥沙,稍晾,置沸水中燙後,去外皮,晒乾及烘乾。藥材主產于山東萊陽、煙臺、文登,江蘇連雲港,河北秦皇島及遼寧旅大。

鑑別

性狀:根細長圓柱形,偶有分枝,長10~45cm,直徑0.3~1.2cm,頂端常留有黃棕色根莖殘基,上端稍細,中部略粗,下部漸細;表面淡黃白色,略粗糙,有細縱皺紋或縱溝,並有棕黃色或白色點狀皮孔和細根痕。質硬脆,角質,橫斷面皮部厚,淡黃白色,木部黃色,放射狀。氣特異,味微甘。以質地緊密、色白者為佳。

顯微 本品橫切面:皮層為數列薄壁細胞,有分泌道散在。不去外皮的可見木栓層。韌皮部寬廣,射線明顯;外側篩管頹廢作條狀;分泌道雜湊,直徑20~65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周圍分泌細胞5~8個。形成層成環。木質部射線寬2~5列細胞;導管大多成“V”形排列;薄壁細胞含糊化澱粉粒。(圖見《中藥志》.第1冊.第2版.圖296)

理化:①北沙蔘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2g,加乙醚6ml,冷浸4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幹,殘渣用氯仿10ml溶解,點於中性氧化鋁CMC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1∶1)為展開劑,以歐前胡素為對照。展距17.5cm,置紫外光燈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971)。 ②不同產地北沙蔘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加乙醚5ml,浸漬1小時,濾過,濾液蒸乾,殘渣用氯仿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石油醚乙醚-環己烷-氯仿(5∶3∶1∶2)為展開劑,展距15cm,置紫外光燈(2537A°)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97-2)

化學性質

含揮發油、三萜酸、豆甾醇、β-谷甾醇、多糖、生物鹼及15種香豆素類化合物:香柑內酯(Bergapten)、花椒毒酚(Xanthotoxol)、花椒毒素(Xanthotoxin)、歐芹素乙(Imperatorin)、異歐芹屬素乙(Isoimperatorin)、補骨脂素(Psoralen)、歐芹酚-7-O-β-龍膽二糖甙、8-香葉醇氧補骨脂素(8-Geranyloxypsoralen)、別異歐芹屬素乙(Alloisoimperatorin)、馬末辛(Marmesin)、東莨菪素(Scopoletin)、8-(1,1-二甲烯丙基5-羥基補骨脂素)[8-(1、1-Dimethylallyl-5-hydroxypsoralen]及7-0(3,3二甲烯丙基東莨菪素〔7-0(3,3-Dimethylallyl)Scopoletin],還含北沙蔘多糖[3]。果實含有呋喃香豆精珊瑚菜素(Phelloptetin),脂肪酸主要有巖芹二酸(Petroselinic acid)。鮮果實含歐前胡素(Impetatorin)、香柑內酯[1,2]。

參考文獻

[1] Chem Pharm Bull 1980;28:1847。


[2] 中國民族藥志.第1卷.人民衛生出版社,1984:180。


[3] 中藥藥理與臨床 1987;3(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