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蟹

藥材名稱:龍膽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陵遊(《本經》),草龍膽(《圖經本草》),山龍膽(《浙江中藥手冊》)。

基源:為龍膽科龍膽屬植物部分種類的根及根莖。龍膽屬全世界約400種,中國約247種。

原植物:正品龍膽一般為4種:龍膽Gentiana sca- bra Bunge(Gentiana fortunei Hook f),又名龍膽草(東北),龍鬚草(江西),草龍膽、觀音草(吉林)。三花龍膽Gentiana G.tnflora Pall.,又名膽草、狹葉龍膽(內蒙古),魯音-蘇斯(蒙古)。條葉龍膽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又名東北龍膽(通稱),水龍膽(江蘇)。滇龍膽草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ex Hemsl.(Gentiana vaniotii Lévl.),又名堅龍膽(《中藥志》),青魚膽、苦草、小秦艽(雲南),川龍膽(四川)。另有3種在部分地區以全草作為龍膽應用: ①溼生扁蕾Gentianopsis paludosa(Hook.f.)Ma(Gentiana detonsa Rottb var.paludosa Hook.f.),又名沼生扁蕾、結赫鬥。 ②五嶺龍膽Gentiana davidii Franch.(Gentiana atkinsonii Burk.),又名九頭青、簇花龍膽、落地荷花、鯉魚膽。 ③頭花龍膽Gentiana cephalantha Franch.ex Hemsl.(Gentianodes cephalatha(Franch.)A.et D.Love)

歷史:龍膽最早記載於《本經》。陶弘景曰:“龍膽生齊胸山谷及冤句(今山東省曹縣西北),今出近道,以吳興(今浙江省北部)者為勝,根狀似牛膝,味甚苦”,故以膽為名。蘇頌曰:“宿根黃白色,下抽根十餘本,大類牛膝。直上生苗,高尺餘。四月生葉似柳葉而細,莖如小竹枝,七月開花如牽牛花,作鈴鐸形,青碧色。冬後結子,苗便枯。二月、八月、十一月、十二月採根,陰乾,俗呼為草龍膽。浙中又有山龍膽草,味苦澀,治四肢疼痛。採無時候,葉經霜雪不凋,與此同類而別種也。”朱橚曰:“今鉤州、新鄭(今河南)山岡間有之。”綜上所述,本草所載龍膽草的產地主要是浙江、山東、河南等省,這些地區主要是條葉龍膽的分佈區,葉形似柳葉的特徵也與條葉龍膽草相符,可見本草用得較多的龍膽主要是條葉龍膽。另參閱《政和本草》龍膽項下的信陽軍龍膽、襄州龍膽、沂州龍膽附圖,其植物形態不盡相同,但都是龍膽科植物。《植物名實圖考》所載一種龍膽草附圖與現在使用的滇龍膽草相同。

形態:龍膽草為多年生草本,高30~60cm,根莖平臥或直立,具多數粗壯、略肉質的鬚根。花枝單生,直立,黃綠色或紫紅色,中空,近圓形,具條稜。莖下部葉膜質,淡紫紅色,鱗片形,長4~6mm,先端分離,中部以下連合成筒狀抱莖;中、上部葉近革質,無柄,卵形或卵狀披針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7cm,寬2~3cm,愈向莖上部葉愈小,先端急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微反捲,上面密生極細乳突,下面光滑,葉脈3~5條。花多數,簇生枝頂和葉腋;無花梗;每朵花下具2個苞片,苞片披針形線狀披針形,長2~2.5cm;花萼筒倒錐狀筒形或寬筒形,長10~12mm,裂片常外反或開展,線形或線狀披針形,長8~10mm,先端急尖;花冠藍紫色,有時喉部具多數黃綠色斑點,筒狀鐘形,長4~5cm,裂片卵形或卵圓形,長7~9mm,先端有尾尖,全緣;雄蕊著生花冠筒中部,花絲鑽形,長9~12mm,花葯狹矩圓形,長3.5~4.5mm;子房狹橢圓形或披針形,長1.2~14cm,兩端漸狹或基部鈍,花柱短,連柱頭長3~4mm,柱頭2裂,裂片矩圓形。蒴果內藏,寬橢圓形,長2~2.5cm,兩端鈍。種子褐色,有光澤,線形或紡錘形,長1.8~2.5mm,表面具增粗的網紋,兩端具寬翅。花果期5~11月。(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彩圖20)

生境與分佈:生於山坡草地、路邊、河灘、灌叢中、林緣及林下、草甸。分佈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陝西、江蘇、安徽、浙江、福建、湖北、湖南、廣東、貴州。

三花龍膽與龍膽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上部葉線形或披針形,邊緣平滑;花萼裂片直立,狹三角形;花冠裂片先端鈍圓。(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309頁.圖237)生於溼草甸和灌叢中。分佈於中國東北及河北、內蒙古。

條葉龍膽與龍膽的主要區別在於本種花萼裂片線狀披針形,長於或等長於萼筒;花冠裂片先端漸尖。(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308頁.圖236)生於山坡草地、路旁。分佈於中國東北及內蒙古、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

滇龍膽草與上述三種不同之處為花萼裂片綠色,2個大,倒卵狀長圓形或長圓形,3個小,線形或披針形;花冠裂片寬三角形,先端具尾尖。生於山坡草地、林下、灌叢中。(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311頁.圖238)分佈於中國西南及湖南、廣西。

溼生扁蕾、五嶺龍膽、頭花龍膽與上述四種的主要區別為:

溼生扁蕾葉長圓狀披針形。花單生莖頂,長3~6cm;花萼具4條龍骨狀凸起,萼裂齒4,近等長;花冠管部黃白色,簷部藍色,4裂,邊緣有細齒,花冠管基部具4個球形腺體;雄蕊4。分佈於陝西、甘肅、青海、四川、雲南、西藏。藥材主產於四川阿壩、西藏。

五嶺龍膽草植株矮小,高10~20cm。根莖細長淡黃色。莖從葉叢側面抽出3~5枝。基生葉叢生,呈蓮座狀,葉片長圓狀披針形。花數朵生於莖頂,其下被葉狀總苞包圍;花萼管狀,先端5裂,不等大,花紫色,裂片尾尖。分佈於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南、廣東、廣西。在福建用其全草稱為歇地龍膽、矮杆鯉魚膽。

頭花龍膽根細長而彎曲,黃棕色,中有木心。莖近直立,基部節間短。基生葉長達10cm,莖生葉革質,長圓狀披針形,先端漸尖,3出脈。花多數叢生於莖頂,呈頭狀;總苞葉狀,包圍花序;花萼鍾狀,萼裂片不等大;花冠裂片短尖,有斑點。分佈於四川、雲南。藥材主產於四川西昌一帶。

其它尚有管花秦艽Gentiana siphonantha Maxim.ex Kusnez.莖直立,花枝1~3,葉線形或披針形,寬約1cm,葉脈3~5條。頂生花序叢生呈頭狀,腋生者有時具短梗;花萼一側開裂,稀全緣,有時帶紫色,多具2齒,稀5齒;花冠藍色,喉部具紫色斑點。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

雲霧龍膽Gentiana nubigena Edgew.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在西藏以帶根全草作龍膽使用。

生藥

栽培:能耐寒,忌強烈陽光,宜於氣候涼爽溼潤地區,富含腐殖質的壤土和砂質壤土栽種。地勢高燥或低窪積水、粘性土均不宜選擇。用種子繁殖,秋播在10月中旬~11月,採收成熟種子後隨即播種;春播,可將採收的種子用溼砂土混合堆藏,於4月上、中旬播種。條播,行距27~33cm,開淺溝,播後薄覆土,蓋草保溼,每畝用種量0.5kg左右。出苗時,逐步揭除蓋草,注意澆水和鬆土除草,用稀薄人畜糞水追施1~2次。當幼苗長有3~6對真葉時定苗,或真葉枯萎後移栽。定植密度為20×15cm行株距。亦可分株繁殖,在秋末或早春挖取植株,分成數簇,每簇須有芽1~2個,進行穴栽。生長期中注意中耕除草,乾旱時及時澆水,現花蕾時及時摘除,越冬前應結合清潔田園,追施堆肥或廄肥。病害有斑枯病,用50%退菌特1000倍液噴霧防治。

採集:春、秋季均可採收,以秋季採收者質量較好。採挖後,除去莖葉及泥土雜質,晒乾,或切段後乾燥。龍膽草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三花龍膽主產於黑龍江、吉林、遼寧、內蒙古。條葉龍膽主產於東北、江蘇、浙江、安徽。滇龍膽草主產於雲南、四川、貴州。

鑑別

性狀:龍膽根莖呈不規則塊狀,長1~3cm,直徑0.3~1.0cm,表面暗灰棕色或深棕色,上端有莖痕或殘留莖基,周圍和下端著生多數細長的根,狀如馬尾。根圓柱形,略扭曲,長10~20cm,直徑2~5mm,表面淡黃色或黃棕色,上部有縱皺紋及細密的橫皺紋,下部有縱皺紋及支根痕。乾透時質脆,易吸潮變軟,斷面略平坦,皮部黃白色或淡黃棕色,導管束色較淡,呈點狀環列,氣微,味甚苦。

三花龍膽和條葉龍膽,與龍膽類同。

滇龍膽草根莖短,呈不規則結節狀,疏生細長而稍彎曲的根。根圓柱形,長8~20cm,直徑1~3mm,表面黃棕色或紅棕色,有細縱皺紋,外皮易脫落。質硬脆,斷面棕色,中央木部呈黃白色圓心,易與皮部分離。

均以條粗長、色黃或黃棕者為佳。

顯微 ①龍膽 根橫切面:外皮層細胞類圓形或扁圓形,外包a href='http://www.baiven.com/baike/224/265549.html' target='_blank' >諫院瘢:兄居偷巍Fげ閬琳荒諂げ忝饗裕懇荒趕赴?~10餘個子細胞。 韌皮部較寬廣,徑向雜湊少數篩管群。形成層通常不連成環。木質部導管3~10個成群,有的呈二股狀;射線寬廣,髓部約佔根的1/3。本品薄壁組織中有多數縱橫的裂隙;少數薄壁細胞中有脂肪油滴及小桿狀、針狀或方形草酸鈣結晶,長2.5~5μm。(圖見《中藥志》.第2冊.第2版.圖239) 粉末:灰黃色,氣微,味極苦。 1)草酸鈣針晶較多,不規則散在於薄壁細胞中或充塞於細胞一角。極纖細,有的呈細梭狀、棒狀或小顆粒狀,長約至10μm;根莖薄壁細胞中的針晶常密整合堆或條狀。 2)外皮層碎片 細胞長大,完整者表面觀呈類紡錘形,長100~457μm,直徑35~103μm,壁稍彎曲,每個大細胞有1~14橫隔壁,將細胞分隔成2~15個小細胞,橫隔壁薄,少數連珠狀增厚。每個小細胞呈扁方形,小細胞又由縱隔壁分隔為二。有時長大細胞之間夾有較小的外皮層細胞。 3)內皮層碎片 細胞巨大,完整者表面觀呈類方形、長方形或扁方形,長(縱向)68~498μm,直徑(橫向)68~432μm。端壁稍彎曲,側壁細波狀彎曲,平周壁現明顯而較粗的橫向紋理,也有紋理纖細成環層狀,每個大細胞有1~17縱隔壁,將細胞分隔成2~18個柵狀小細胞,縱隔壁平直或稍彎曲,大多連株狀增厚。小細胞又常有橫隔壁再分隔為2~5。另可見石細胞及導管。(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定》.圖23) ②三花龍膽 三花龍膽根的薄壁細胞多皺縮呈頹廢狀,韌皮部內側薄壁細胞中有眾多草酸鈣結晶,長3~7.5~15μm。粉末:灰黃色,氣微,味極苦。 1)草酸鈣針晶 較多,不規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中。大多極纖細,有的呈細梭形或短小似細顆粒,長1~9μm。 2)外皮層碎片 細胞長大,完整者表面觀呈長紡錘形、類橢圓形、類長方形或矩圓形,長85~498μm,直徑34~94μm,壁稍彎曲或細波狀,每個大細胞有1~16橫隔壁,將細胞分隔成2~17個小細胞,橫隔壁常連珠狀增厚。每個小細胞呈扁方形或類方形,有的小細胞又有縱隔壁再分隔為2~3。 3)內皮層碎片 細胞巨大,完整者表面觀呈扁方形、類長方形或類方形。長(縱向)141~457μm,直徑(橫向)49~556μm,端壁平直,側壁細波狀彎曲,平周壁現纖細的橫向線狀紋理,每個大細胞有1~11縱橫壁,將細胞分成2~12個柵狀小細胞,縱隔壁稍彎曲,或連珠狀增厚。有的小細胞又有橫隔壁再分隔為2~4。另可見石細胞及導管。(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定》.圖24) ③條葉龍膽 條葉龍膽根的形成層通常成環,較多的薄壁細胞中有脂肪油滴及草酸鈣結晶,長2.5~5~10μm; 粉末:黃棕色,氣微,味極苦。 1)草酸鈣針晶 較多,不規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中。纖細,大多呈細梭狀,長約至16μm,也有級細小似砂晶狀,或有稍粗及呈片狀。 2)外皮層碎片 細胞長大,完整者表面觀呈紡錘形或鞋底形,長40~365(~465)μm,直徑20~151μm,壁稍彎曲,無色或淡棕色,每個大細胞有2~13橫隔壁,將細胞分隔成3~14個小細胞,橫隔壁常連珠狀增厚。每個小細胞呈類方形或扁方形,有的小細胞又有縱橫隔壁再分隔為2~4。橫斷面觀外皮層細胞切向延長,有時可見縱(徑向)隔壁將細胞分隔為2~4。 3)內皮層碎片 細胞巨大,完整者表面觀呈類長方形、扁方形,長(縱向)108~560μm,直徑(橫向)144~373μm,端壁較平直,側壁細波狀彎曲,平周壁微現纖細的橫向線狀紋理,每個大細胞有3~17縱隔壁,將細胞分隔成4~18個柵狀小細胞,縱隔壁較平直,或連珠狀增厚,有的含淡黃色類圓形核狀物。小細胞又有橫隔壁再分隔為二。另可見石細胞及導管。(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5) ④滇龍膽草 根(直徑2mm)的橫切面:外皮層及皮層薄壁細胞通常均已脫落。最外為內皮層,由內皮層母細胞與子細胞組成。韌皮部寬廣,篩管群稀疏散在。形成層環不甚明顯。木質部導管發達,密佈於根的中央,無髓。薄壁組織中有眾多脂肪油滴。粉末黃棕色,氣微,味極苦。 1)草酸鈣針晶 眾多,不規則充塞於薄壁細胞上。纖細,有的呈梭狀或細桿狀,長4~9(~18)μm,粗至3μm,也有針晶密整合堆。 2)草酸鈣方晶 較多,散在於薄壁細胞中。呈類方形或片狀,細小,直徑4~11μm。 3)內皮層碎片 細胞巨大,完整者表面觀呈類方形或類長方形,長(縱向)124~320μm,直徑(橫向)81~200μm,端壁稍彎曲,側壁較平直或稍彎曲,平周壁現較粗而密的橫向線狀紋理,粗至3μm,每個大細胞有4~14縱隔壁,將細胞分隔成5~15個柵狀小細胞,縱隔壁稍增厚,或呈連珠狀。有的小細胞又有橫隔壁再分隔為2~5,最小細胞有呈方形,橫隔壁亦有連珠狀增厚。 4)纖維 主為纖維管胞,呈長梭形,直徑11~33μm,壁厚3~6μm,具緣紋孔明顯。另有韌型纖維。(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26)

理化:①龍膽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2g,加甲醇10ml,冷浸過夜,濾過,濾液濃縮後,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甲醇-水(30∶10∶1)為展開劑,展距12cm,置熒光燈下檢視,斑點均呈紫色熒光。(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08-1) 2)取樣品粉末適量,按“① 1)”項下方法進行薄層色譜。(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108-2A)3)取樣品粉末2g,加甲醇200ml迴流提取8小時,提取液縮至小體積,點於中性氧化鋁板上,以氯仿-甲醇-水(7∶6.5∶1)為展開劑,以龍膽苦甙為對照。展開後,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08-2B) ②不同產地龍膽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小體積,點於矽膠GF254板上,以氯仿-甲醇-水(10∶3∶1)為展開劑,經當藥苦甙,苦當藥酯甙。當藥甙,龍膽苦甙,苦龍膽酯甙為對照。展開距10cm,置紫外光燈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08-3) ③龍膽及其同屬植物根的薄層色譜 1)取樣品粉末2g,用石油醚提取2小時,棄去醚提取液,再用甲醇提取8~10小時,減壓回收並定容至25ml,點於矽膠G板上,餘按“①,1)”項下方法進行薄層色譜。(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08-4) 2)取樣品粉末2g,加甲醇20ml,冷浸24小時,濾過,濾液減壓濃縮至4ml,點於(Ⅰ)矽膠GF254或(Ⅱ)聚醯胺板上,以(Ⅰ)氯仿-甲醇-水(10∶3∶1)或(Ⅱ)乙酸乙酯-甲醇-水(2021)為展劑,Ⅰ以龍膽苦甙,當藥甙、當藥苦甙,苦當藥酯甙、苦龍膽酯甙為對照。Ⅱ以苦龍膽甙、苦當藥酯甙、苦龍膽酯甙為對照。單向2次展開,展開後,置紫外光燈下檢視。(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108-5)

加工炮製:①龍膽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殘莖,洗淨,悶潤至透,切厚片或段,乾燥。 ②酒龍膽:取龍膽片或段,噴淋黃酒拌勻,稍悶後,置鍋內,用文火加熱,炒幹,取出放涼。每龍膽100kg,用黃酒10kg。

貯藏:置乾燥處。

化學性質

龍膽的根和根莖含龍膽苦甙約0.35%。還含龍膽三糖(Gentianose)、龍膽鹼、尤膽黃鹼(Gentioflavine)、黃色龍膽根素(Gentisin)。根含龍膽甙(Scabroside)和三花龍膽甙(Trifloroside)[1],又含當藥苦甙(Swertiamarin)、當藥甙(Sweroside)、苦龍膽酯甙(Amarogentm)、苦當藥酯甙(Amaroswerin)[2]。

三花龍膽含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苦當藥酯甙[2]。

滇龍膽草和條葉龍膽均含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苦當藥酯甙、苦龍膽酯甙[2]。

頭花龍膽亦含龍膽苦甙、當藥苦甙、當藥甙、苦當藥酯甙、苦龍膽酯甙[2]。

參考文獻

[1] 新華本草綱要.第2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1:393。


[2] 藥學學報 1991;26(11):8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