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楊

藥材名稱:杉子

名稱出處:《綱目》

概況

異名:杉果(《民間常用草藥彙編》)。

基源:為杉科杉木屬植物杉木的種子。杉木屬全世界有2種及2栽培變種,中國均有。

原植物: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Lamb.)Hook.(Pinus lanceolata Lamb.),又名杉(《南方草木狀》),沙木、沙樹(西南各省區),正杉、正木(浙江),木頭樹、刺杉(江西、安徽)。

歷史:始載於《別錄》。宋《圖經本草》載:“杉木,舊不著所出州土,今南中深山皆有之。木類鬆而勁直,葉附枝生,若刺針。”《綱目》載:“杉木葉硬、微扁、如刺,結實如楓實。”所指均為本種。

形態:常綠喬木,高達30m。樹皮灰褐色,裂成長片狀脫落,內皮淡紅色。大枝平展,小枝近對生或輪生,常成二列狀,幼枝綠色,光滑無毛。葉在主枝上輻射伸展,在側枝上基部扭轉,排成二列狀,條狀披針形,微彎,革質,堅硬,長2~6cm,邊緣有細齒,上面深綠色,有光澤,中脈兩側有窄氣孔帶,下面淡綠色,沿中脈兩側各有一條白粉氣孔帶;老樹的葉常較窄短,較厚,上面無氣孔線。雌雄同株;雄球花圓錐狀,簇生枝頂,雌球花單生或2~4集生枝頂,卵圓形,苞鱗與珠鱗結合而生,苞鱗大,珠鱗先端3裂,腹面具3胚珠。球果近球形或卵圓形,長2.5~5cm;苞鱗革質,扁平,三角狀寬卵形,先端尖,邊緣有細齒,宿存,種鱗形小,生於苞鱗腹面下部,種子扁平,長6~8mm,褐色,兩側有窄翅。花期4月,球果10月下旬成熟。(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1冊.313頁.圖626)

生境與分佈:廣泛栽培於中國長江流域及秦嶺以南地區。越南也有分佈。

化學性質

附 杉的花粉中含有甾醇化合物β-谷甾醇、豆甾醇(Stigmasterol)、蕓薹甾醇(Campesterol)、膽甾醇(Cholesterol)和24-亞甲基膽甾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脂肪酸類成分有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油酸、亞油酸、十八碳三烯酸(Octadecatrienoic acid)、花生酸(Arachidic acid)、山萮酸(Behenic acid)、二十六碳酸(Hexacosanoic acid)[1]以及大量的脯氨酸(Proline)[2]。

參考文獻

[1] Herba Pol 1986;32(2):81。


[2] CA 1985;103:211172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