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木香

藥材名稱:女貞子

名稱出處:《本經》

概況

異名:女貞實(《本經》),冬青子(《濟急仙方》),爆格蚤(《分類草藥性》),白蠟樹子(《中藥形性經驗鑑別法》),鼠梓子(《廣西中藥志》),冬青、蠟樹(《綱目》),小葉凍青《《醫林纂要》),水蠟樹(《植物名實圖考》)。

基源:為木犀科女貞屬植物女貞的果實。女貞屬全世界約45種,中國約29種。

原植物:女貞Ligustrum lucidum Ait.,又名青蠟樹(江蘇),大葉蠟樹(江西),白蠟樹(廣西)。

歷史:女貞始載於《本經》,列為上品。歷代本草皆有收載。《綱目》載蘇恭雲:“女貞葉似冬青樹及枸骨,其實九月熟黑,似牛李子。”李時珍指女貞即今呼蠟樹者;又謂果實強陰,健腰膝,變白髮,明目。又《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綱目》、《植物名實圖考》等書中皆附有女貞植物圖,與現今所用女貞子的原植物完全一致。

形態:灌木或喬木,高可達25m。樹皮灰褐色;枝黃褐色、灰色或紫紅色,圓柱形,疏生圓形或長圓形皮孔。單葉對生;葉片革質,卵形、長卵形或橢圓形至寬橢圓形,長6~17cm,寬3~8cm,先端銳尖至漸尖或鈍,基部圓形或近圓形,有時寬楔形或漸狹;葉緣平坦,上面光亮,兩面無毛;中脈在上面凹入,下面凸起,側脈4~9對;葉柄長1~3m,上面具溝,無毛。圓錐花序頂生,長8~20cm,寬8~25cm;花序梗長0~3cm;花序軸及分枝軸無毛,紫色或黃棕色,果時具稜;花無梗或近無梗,長不超過1mm;花萼無毛,長1.5~2mm,齒不明顯或近截形;花冠長4~5mm,花冠管長1.5~3mm,裂片4,反折;雄蕊2,花絲長1.5~3mm,花葯長圓形;花柱長1.5~2mm,柱頭棒狀,果腎形或近腎形,長7~10mm,徑4~6mm,深藍黑色,成熟時呈紅黑色,被白粉;果梗長0~5mm。花期5~7月,果期7月至翌年5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3冊,361頁,圖467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2900m以下疏、密林中。分佈於長江以南至華南、西南,向西北分佈至陝西、甘肅。朝鮮也有分佈。

生藥

栽培:宜溫暖溼潤環境,以深厚、肥沃、溼潤的土壤為好。用種子繁殖,於12月中、下旬播種,按行距20cm、深3cm開溝條播或撒播,每畝用種量6~7kg。播後覆土蓋草,翌年春季即可出苗。出苗時揭除蓋草,進行除草、鬆土、間苗、追肥等管理。2~3年苗高1m時出圃定植,按行株距各3.5~4.5m穴栽,或按株距30~50cm作為綠籬栽培。亦可用扦插、壓條繁殖。

採集:冬季果實成熟時採摘,除去枝葉,晒乾,或將果實略薰後,晒乾。 主產浙江金華、蘭溪,江蘇淮陰、鎮江,湖南衡陽、邵東、樂安,福建浦城、莆田、閩侯,廣西桂林、柳州,江西萍鄉以及四川。

鑑別

性狀:果實橢圓形或卵形,長5~10mm,直徑3.5~5.5mm;表面黑紫色,有不規則網狀皺紋,基部常有果柄痕或具宿萼及短梗;外果皮薄,中果皮較鬆軟,內果皮木質,種子1枚,腎形,紫黑色。味甘、微澀。以粒大、飽滿、色黑紫者為佳。

顯微 果實橫切面:外果皮為1列細胞,外壁及側壁加厚,含油滴。中果皮為12~25列薄壁細胞,近內果皮處有7~12個維管束散在。內果皮為4~8列纖維組成,具稜環。種皮表皮細胞長68~108μm,徑向60~80μm,含油滴;向內為薄壁細胞,棕色。胚乳較厚,內有子葉。(圖見《中藥志》,第3冊,第2版,圖111)粉末:灰棕色或黑灰色,味甘、微苦、澀。 ①果皮表皮細胞(外果皮) 黃棕色或紫棕色,斷面觀略呈扁圓形,外壁圓拱形角質增厚,且呈數個尖脊狀伸入胞腔,將細胞腔分隔;表面觀呈類多角形,垂周壁厚,胞腔由伸入的外壁分隔成10多個不規則的小腔,腔內含黃棕色或紫棕色物。 ②內果皮纖維上下數層縱橫交錯排列,偶有散離,呈長條形,平直或稍扭曲,末端尖、鈍圓或分叉,也有膨大拐曲呈靴狀,長180~810μm,直徑9~46μm,壁厚至14μm,初生壁表面撕裂樣。 ③種皮碎片 淡棕色或棕色,細胞稍狹長,散有分泌細胞,有時數個相接;分泌細胞圓形或長圓形,直徑45~100μm,內含黃棕色分泌物和油滴。 ④果皮下皮細胞 含紫棕色物,易破碎成色素塊。

另可見中果皮薄壁細胞、內胚乳細胞及細小草酸鈣方晶、簇晶及砂晶。(圖見《中藥材粉末顯微鑑定》,圖201)

理化:①女貞子的薄層色譜 1)女貞子皁甙元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5g,加7%硫酸乙醇液-水(1.3)溶液50ml,加熱迴流2小時,放冷後,用氯仿振搖提取3次(50,25,25ml)氯仿液以水振搖洗滌後,用無水硫酸鈉脫水,濾過,濾液蒸乾,以甲醇1ml溶解,點於矽膠G板上以氯仿-乙醇(1∶1)為展開劑,以齊墩果酸為對照,展距18cm,噴以硫酸-水(1∶1)試液,於105℃烘5分鐘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1-1A)。 2)女貞子總脂肪酸甲酯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100g,置沙氏提取器中,用石油醚提出總油,取油2g,依常法用0.5mol/L氫氧化鉀乙醇80ml皂化後,得總脂肪酸,用2%濃硫酸-甲醇溶液(1∶5)30ml迴流2小時後進行甲基化,得總脂肪酸甲酯,點於矽膠G-10%硝酸銀(3∶10)板上,以苯為展開劑,以亞麻酸甲酯、亞油酸甲酯、油酸甲酯、棕櫚酸甲酯為對照,展距18cm,噴以0.2%2′,7′-二氯熒光素乙醇液,置紫外光燈(254nm)下檢視,顯4個與標準品一致的黃色斑點。(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1-1B) ②女貞子及其炮製品的薄層色譜 1)水浸出物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4g,加水100ml,冷浸24小時,前6小時內時時振搖。濾過,濾液置水浴上蒸乾,殘渣加乙醇5ml,溫熱溶解;取水浸後的殘渣,再以20ml乙醇迴流提取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1.0ml。取上述提取液分別點於同一矽膠G板上,以環己烷-氯仿-乙酸乙酯(20∶5∶5)為展開劑,以齊墩果酸為對照。展開後,噴以醋酸-濃硫酸試液(9∶1)於105℃烘烤5分鐘顯色,生品與炮製品的水浸物均未出現齊墩果酸斑點。(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1-2) 2)石油醚浸出物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5g,置沙氏提取器中,加石油醚適量迴流1.5小時,至溶液無色為止,提取液濃縮至小體積,點於矽膠G板上,以苯-乙酸乙酯(9∶1)為展開劑,展開後噴以2%香草醛硫酸溶液,於105℃烘烤5~7分鐘顯色。(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1-3A) 3)乙醇浸出物的薄層色譜 取樣品粉末0.5g,加乙醇20ml迴流提取1小時,濾過,濾液濃縮至5ml點樣,以齊墩果酸為對照。餘按“②、1)”項下進行薄層色譜。(圖見《中藥材薄層色譜鑑別》,圖331-3B)

加工炮製:常用炮製方法有淨制和酒制。 ①女貞子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及梗葉,洗淨,乾燥。 ②酒女貞子 取淨女貞子,用黃酒拌勻,稍悶後置蒸罐內密封,隔水燉或置適宜容器內蒸,至酒被吸盡,色澤黑潤時,取出乾燥。每女貞子100kg,用黃酒20kg。此外,尚有醋制、鹽制等炮製方法。

貯藏:置通風乾燥處;酒女貞子,密閉,置陰涼乾燥處。

化學性質

含女貞子甙(Nuezhenide)(1)、橄欖苦甙(Oleuropein)(4)、4-羥基-β-苯乙基-β-D-葡萄糖甙、齊墩果酸、烏索酸、乙醯齊墩果酸,甘露糖、10-羥基橄欖苦甙、(5)、女貞甙(Ligustroside)(2)、10-羥基女貞甙(10-Hydrioxyligustroside)(3)、女貞甙酸(Ligustrosidic acid)(6)、橄欖苦甙酸(Oleurtopeinic acid)(7)、新女貞子甙(Neonuezhenide)(8)[1]、毛柳甙(Salidroside)[2]及揮發油等[4]。

附 日本女貞(L.japonicum Thunb.)果實的成分和女貞子類同。

參考文獻

[1] 藥學雜誌(日) 1985;105(2):142 。


[2] 植物藥有效成分手冊,人民衛生出版社,1986:909 。


[3] 中草藥 1993;24(1):4 。


[4] 中成藥 1990;1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