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花黃芩

藥材名稱:海雹菜

名稱出處:《中國經濟海藻志》

概況

基源:為鞭枝藻科海雹菜屬植物海雹菜的全藻體。

原植物:海雹菜Brachytrichia quoyi(C Ag)Born.et Flah.

歷史:近代臺灣人民喜歡食用的藻類之一。可與肉或魚共燒,或和糖製成甜食,也可製成幹品貯存。

形態:藻體為扁壓的球形,膨脹呈囊狀,幼期中實,漸長變為中空,藍綠色或亮藍色,直徑一般約0.5cm,大者可達5cm以上,體表面幼期較光滑,其後則變為凹凸不平。藻體的內部為許多被鞘絲體組成,絲體的尖端一般伸向體表面。體內的藻絲在下部略作交織狀,上部則大部直立,互相平行或作放射狀排列,藻絲末端尖細,分枝常作V形,其中的一枝發育不完全,藻絲細胞的形狀很不規則。異形胞圓形,胞徑5~8μm。(圖見《中國經濟海藻志》.圖片Ⅵ.38)

生境與分佈:生於中潮帶上部靠近高潮帶的地區;泥沙地質上散有石塊的地方是繁殖生長的適宜場所。中國沿海都有分佈,臺灣所產個體大,產量亦多。日本、越南、暹邏灣、印度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錫蘭也有分佈。本種是印度到西太平洋區的亞熱帶性海藻。

藥性

主治:用於治水腫,並有解毒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