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籠草

藥材名稱:老虎姜

名稱出處:《陝西中草藥》

概況

異名:滇鉤吻(《植物名實圖考》),白藥子(《寧夏中草藥手冊》》,盤龍七、算盤七、雞頭參、山姜(《陝西中草藥》)。

基源:為百合科黃精屬植物卷葉黃精的根狀莖。

原植物:卷葉黃精Polygonatum cirrhifolium(Wall.)Royle(Polygonatum fuscum Hua;Polygonatum souliei Hua)

歷史:對照《植物名實圖考》滇鉤吻的附圖二,經過考證後,確認為本種。

形態:多年生草本;根狀莖肥厚,圓柱狀,直徑1~1.5cm,或呈連珠狀,結節直徑1~2cm。莖高30~90cm。葉通常每3~6枚輪生,很少下部有散生的,葉片細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4~9cm,寬2~8cm,頂端拳卷或彎曲成鉤形,邊常外卷。花序輪生,通常具2花,總花梗長3~10mm,花梗長3~8mm,俯垂,苞片透明膜質,存在時長1~2mm,無脈,位於花梗上或花基部,或苞片不存在。花被淡紫色,長8~11mm,花被筒中部稍縊窄,裂片長約2mm;花絲長約0.8mm,花葯長2~2.5mm,子房長約2.5mm,花柱長約2mm。漿果紅色或紫紅色,直徑8~9mm,有4~9顆種子。花期5~7月,果期9~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15卷.1頁.圖版27)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800~2700m的林下或山坡陰溼地上。分佈於陝西南部、寧夏、甘肅東南部、青海東部與南部、四川、雲南各地、西藏東部和南部。尼泊爾和印度北部也有分佈。

生藥

採集:春、秋季挖取根莖,除去莖葉及鬚根、洗淨,切片,晒乾。

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藥性

性味:甘、辛,平。 ①《陝西中草藥》:“甘、微辛,溫,有小毒。” ②《寧夏中草藥手冊》:“辛,平。” ③《西藏常用中草藥》:“平,甘。”

功效:潤肺養陰,健脾益氣,祛痰止血,消腫解毒。

主治:虛癆咳嗽,頭昏,食少,遺精,盜汗,崩漏帶下,產後體虧,吐血,衄血,外傷出血,咽喉腫痛,瘡腫,瘰癧。 ①《陝西中草藥》:“補脾潤肺,滋陰補腎,行氣活血,收斂止血,拔毒殺菌。治脾虛少食,肺虛咳嗽,頭昏體痛,遺精盜汗,崩漏白帶,瘡癤初起,瘰癧。” ②《寧夏中草藥手冊》:“祛痰止血,消腫解毒。治咳嗽吐血,鼻出血,外傷出血,咽喉腫痛,瘡瘍腫毒。” ③《西藏常用中草藥》:“補益脾胃,潤肺生津。治諸虛不足,虛癆咳嗽,筋骨痿軟。” ④南川《常用中草藥手冊》:“補腎益肺,益氣滋陰。治產後氣血虛弱。”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6~15g;研末或浸酒。外用:搗敷或水磨汁塗。

臨床應用

西北地區有作黃精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