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團花

藥材名稱:黃芽白菜

名稱出處:《滇南本草》

概況

異名:菘(《別錄》),白菜(《新華本草綱要》)。

基源:為十字花科蕓薹屬植物白菜的葉球。

原植物:白菜Brassica pekinensis(Lour.)Rupr.,又名大白菜、結球白菜(《廣州植物誌》),黃芽菜(江蘇),捲心白(四川)。

歷史:《別錄》以菘之名始載,《綱目》亦收載,雲:“菘(即今人呼為白菜者)有二種,一種莖圓厚微青,一種莖扁薄而白。其葉皆淡青色。……南方之菘畦內過冬,北方者多入窖內。燕京圃人又以馬糞入窖,壅培,長出苗葉皆嫩黃色,脆美無渣,謂之黃芽菜”。按上記述所稱的菘應包括同屬植物現今的青菜和白菜兩種。另考《植物名實圖考》菘條下的附圖似本種。

形態:二年生草本。第一年生莖短縮,白色,肉質。基生葉大,多數,葉片卵狀長圓形至寬倒卵形,外層的綠色,內層的白色,長30~60cm,寬約為長的1/2,頂端圓鈍,邊緣皺縮呈波狀,有時具不明顯的細齒,中脈寬,葉柄扁平而寬,兩側有具缺刻的寬翅;葉片層層包疊,形狀有長橢圓形、圓筒形、長倒卵形等,常隨品種而異;第二年春抽莖,莖高40~60cm,莖下部葉長圓狀橢圓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20~25cm,寬8~10cm,邊緣具重鋸齒,無柄,略有粉霜;莖上部葉寬披針形,長6~10cm,寬2~3.5cm,全緣,基部耳狀抱莖。總狀花序常由上部葉腋抽出而組成圓錐狀;萼片4,黃綠色,長圓形或寬披針形,均內凹呈船形;花瓣4,鮮黃色,近圓形或倒卵形,全緣,基部漸狹成短爪;雄蕊6,4長2短;雌蕊1,子房圓柱形。長角果線形,長3~6cm,具喙。種子球形,直徑1~1.5cm。花期4~5月,果期5~6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33頁.圖1795)

生境與分佈:生於向陽、溼潤肥沃的土壤。中國南北各地普遍栽培供蔬食。

化學性質

嫩莖、葉含蛋白質、脂肪、糖類、核黃素、維生素C與Fe、P、Ca[1];並含3-丁烯基養子油[2]。

參考文獻

[1] 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食物成分表.人民衛生出版社,1991:11。


[2] J Pharm Soc Japan 1956;76: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