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荊子

藥材名稱:爪虎耳草

名稱出處:《青藏高原藥物圖鑑》

概況

異名:賽滴(《甘肅中草藥手冊》)。

基源:為虎耳草科虎耳草屬植物爪瓣虎耳草的全草。

原植物:爪瓣虎耳草Saxifraga unguiculata Engl.

形態:多年生小草本,高2.5~13.5cm。莖基分枝,具不育葉叢;莖中下部無毛,上部與花柄被褐色腺毛。不育葉叢和基生葉密集,呈蓮座狀,葉片匙形,長4~19mm,寬1.5~6.8mm,通常兩面無毛,邊緣被稀疏剛毛狀睫毛;莖生葉較疏,長圓形,披針形至線形,長4.4~9mm,寬1~2.3mm,頂端具短尖頭,邊緣具腺睫毛,通常兩面無毛,有時下面疏被腺毛。單花或聚傘花序生於莖頂,長2~6cm,花柄長3~25mm;萼片5裂,後變反曲,通常卵形,長1.5~3mm,寬1~2.1mm,背面被褐色腺毛,有腺3~5條;花瓣5片,黃色,中部以下有橙黃色斑點,狹卵形,長4.6~7.5mm,寬1.8~2.9mm,頂端急尖或鈍,基部具爪或無,有脈3~7條,具不明顯的2痂體或無;雄蕊10枚;子房半下位,卵球形,心皮2,大部合生,花柱長0.5~1.4mm。蒴果。花期7~8月。(圖見《中國高等植物圖鑑》.第2冊.133頁.圖1995)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3500~5600m的雲杉林下、灌叢下、高山草甸和碎石隙中。分佈於甘肅、青海、四川、西藏。

藥性

功效:祛風通絡。

主治:《中國高等植物圖鑑》:“治筋骨痠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