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鬚草

藥材名稱:滇南杭子梢

名稱出處:《貴州草藥》

概況

異名:乾枝柳、三葉豆(貴州),米過穴(廣西)。

基源:為豆科杭子梢屬植物滇南杭子梢的根。

原植物:滇南杭子梢Campylotropis harmsii Schindl.,又名化食草(《中藥大辭典》)。

形態:灌木,高2m,嫩枝具稜,被柔毛。3出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或倒卵狀橢圓形,長2~3cm,寬0.8~1.5cm,先端圓,具細刺尖,基部漸狹,全緣,兩面被短柔毛。總狀花序頂生,花梗纖細,絲狀;萼齒4,三角形,外面被柔毛;花冠紫色。莢果狹長圓形,被柔毛。花期9~10月。(圖見《中藥大辭典》.下冊.5240條圖)

生境與分佈:生於草坡、灌木叢中。分佈於雲南、貴州。

生藥

採集:秋季採挖根部,除去泥沙,洗淨晒乾。

藥性

性味:①《中藥大辭典》:“味甘,性溫。” ②《全國中草藥彙編》:“甘、平。”

功效:祛瘀止痛,清熱利溼。

主治:《全國中草藥彙編》:“治痢疾,跌打損傷,刀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鮮根搗爛,或加甜酒搗爛敷患處。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貴州草藥》:“治跌打損傷:乾枝柳適量。加甜酒搗絨,敷患處。” ②《貴州草藥》:“治刀傷:乾枝柳適量。搗絨,敷傷口。” ③《貴州草藥》:“治痢疾:乾枝柳15g。煨水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