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粱米

藥材名稱:草金杉

名稱出處:《紅河中草藥》

概況

異名:七頭風、糙葉地丁、松香草、野杉根(《紅河中草藥》),止血草(雲南),登亞嚴(廣西)。

基源:為菊科葦穀草屬植物白背葦穀草的全草。

原植物:白背葦穀草Pentanema indicum(L.)Ling var.hypoleucum(Hand.-Mazz.)Ling

形態:一或二年生草本。莖直立,高約1m,徑1~4mm,有細溝,被短柔毛或粘毛。葉無柄;葉片線狀披針形,長3~8cm,寬0.3~0.8cm,基部較寬,半抱莖,全緣或有淺齒,邊常反捲,頂端鈍,表面深綠色,具糙疣毛,背面被厚茸毛,白色。頭狀花序單生於枝頂,具長3~5cm的花序梗;總苞寬鐘形,長可達6mm,總苞片多層,外層的鑽形,草質,被短柔毛和腺點,長僅為內層的1/4~1/5,內層狹長,線形,頂端漸細尖,除綠色的中脈外膜質,頂端向外稍彎曲,有腺點;花托半球形,無毛;緣花舌狀,雌性,黃色,舌片長6~10mm,寬約1mm;中央花管狀,長約4mm,頂端有卵圓形尖裂片,花柱分枝頂端鈍或圓形。瘦果圓柱形,頂端截形,長0.6~0.7mm,被密伏毛;冠毛白色,後稍黃色,約與花冠等長。花果期2~10月。(圖見《中國植物誌》.第75卷.285頁.圖版46.1-9)

生境與分佈:生於海拔700~2000m的山坡草地或荒地。分佈於廣西、貴州、雲南等地。

生藥

採集:夏、秋季採收全草,洗淨,晒乾或鮮用。

藥性

性味:淡,涼。 ①《紅河中草藥》:“淡,涼。” ②《新華本草綱要》:“淡,涼。”

功效: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主治:腮腺炎,扁桃體炎,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腎結石。 ①《紅河中草藥》:“清熱解毒,利水通淋。” ②《廣西植物名錄》:“治疳積。” ③《新華本草綱要》:“治腮腺炎,扁桃體炎,膀胱結石,尿道結石,腎結石。”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5~30g。外用:搗敷或煎水洗。

臨床應用

單方應用:①《紅河中草藥》:“治腮腺炎:乾草金杉15g,姜蔥適量,水煎服。” ②《紅河中草藥》;“治扁桃體炎:草金杉15g(幹品),水煎服。” ③《紅河中草藥》:“治腎、膀胱、尿道結石:乾草金杉30g,水煎服,米酒汁或白糖和白酒為引。” ④《紅河中草藥》:“治眼結膜炎,角膜雲翳:鮮草金杉適量,煎水外洗,同時適量煎水內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