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畸形

[拼音]:zigong jiliu

[英文]:myoma of uterus

亦稱子宮平滑肌瘤。子宮壁平滑肌和纖維組織構成的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一般認為,長期大量持續的雌激素刺激,是子宮肌瘤的主要病因。表現為陰道不規則出血,腹部有腫物。往往因月經量過多、經期延長併發貧血,亦有繼發不孕者。多發生於30~35歲的婦女,不孕婦女尤為多見。尸解統計,35歲以上婦女約20%患子宮肌瘤,但其中不少患者因肌瘤小、無症狀,不易被發現,故臨床報道的肌瘤發生率僅4~11%。

病因

確切的病因未明。有認為與大量和長期的雌激素刺激有關。妊娠時,體內雌激素水平增高,肌瘤迅速增大;長期應用雌激素也可促使肌瘤長大。反之,機體雌激素水平低下時(如在青春期前少女)即患肌瘤亦無症狀;絕經期婦女的肌瘤也會萎縮。這些例子似可說明子宮肌瘤的消長與雌激素水平的變動有聯絡,但尚難證實雌激素與肌瘤發生的直接關係。

病理

肌瘤可根據生長部位分為子宮體肌瘤和子宮頸肌瘤二類。前者常見,後者少見。所有肌瘤均原發於子宮肌層,以後體積增大,並向各方向發展,腫瘤與子宮肌層的關係發生變動,而形成不同型別。肌壁間肌瘤又稱間質肌瘤,生長於子宮肌層中,四周均為肌組織所包圍。最常見,約佔60~70%。生長於子宮頸肌層者稱子宮頸肌瘤。漿膜下肌瘤向子宮漿膜面生長,突出於子宮表面,僅覆蓋子宮漿膜,約佔20%。瘤體繼續向漿膜面生長,脫離子宮肌壁而僅以一蒂與之相連者,稱有蒂漿膜下肌瘤。蒂長者易發生扭轉而引起急腹症。若瘤蒂斷裂肌瘤脫落,附著於大網膜等組織上並從中獲得血液供應,則成為寄生性肌瘤。若肌瘤向闊韌帶內生長,則稱為繼發性闊韌帶內肌瘤,合併妊娠時會阻礙胎頭下降,造成難產。粘膜下肌瘤位於子宮內膜層下。若向宮腔方向發展,可成為有蒂粘膜下肌瘤。蒂部較長者可脫出宮頸口外。此類肌瘤較少見,約佔10%。

肌瘤可為單個腫塊,但常為散在性多個腫塊。每個腫塊外披一層由被壓縮的肌纖維組成的假包膜,與周圍肌層分界清楚,聯結疏鬆,故肌瘤易從子宮肌層中剜出。肌瘤切面呈灰白色,可見平滑肌纖維和結締組織排列成的旋渦狀紋理。纖維組織多者,腫瘤質較硬;肌纖維多或血供豐富者,質較軟。肌瘤可併發變性,腫塊愈大缺血愈嚴重者,繼發變性愈多。

肌瘤變性常見約有以下幾種:

(1)玻璃樣變最常見。由於血供不足,組織水腫,腫瘤質地變軟,旋渦狀結構消失,代之以均勻的透明樣物質,腫瘤越大,變化越明顯。

(2)囊性變多繼發於玻璃樣變後,有較多組織壞死,液化,形成囊腔,囊腔中含有膠樣液體。若囊腔繼續增大,整個肌瘤可變成一個囊腫,應與卵巢囊腫或妊娠子宮鑑別。

(3)紅色變性多發生在妊娠期及產褥期。發生機理不明,可能與區域性組織溶血引起的血管栓塞以致該處組織出血、壞死有關。腫瘤呈暗紅色,切面似生牛肉狀,完全失去原旋渦狀結構。臨床上多表現為腫瘤迅速增大,劇烈腹痛,體溫上升,嘔吐,區域性壓痛明顯。若壞死後繼發感染可形成膿腫。病變輕微者可無症狀。

(4)鈣化少見,系鈣鹽在肌瘤中沉著所致。多見於蒂狹小血迴圈障礙的漿膜下肌瘤。

(5)惡性變,惡變為肉瘤,約佔0.5%。多見於年齡較大的患者或生長較快的肌瘤。絕經後肌瘤繼續增大者應加以注意。肉瘤變區域切面組織較脆軟,呈灰黃色,頗似生牛肉,無包膜。

臨床表現

症狀一般與其生長的部位關係較密切,與瘤體的大小和數目關係較小,如果有幾個漿膜下肌瘤則可能無症狀,而一個小的粘膜下肌瘤可能引起嚴重子宮出血。一般常見症狀有以下幾種:

陰道出血

常見於粘膜下子宮肌瘤和肌壁間子宮肌瘤患者。子宮內膜面積因腫瘤的生長而擴大,子宮收縮力因肌壁中有肌瘤存在而減弱,併發子宮內膜增生過長等因素均可使月經量增加、經期延長。粘膜下子宮肌瘤還可由於表面粘膜壞死、感染,引起不規則陰道流血或點滴狀出血。漿膜下子宮肌瘤無出血癥狀。

盆腔腫塊

肌瘤小時,患者感覺不到。肌瘤可以單個或多個增大後,患者可於清晨膀胱充盈時自己捫及下腹部腫塊(此時充盈的膀胱將子宮向上推動)。

壓迫症狀

肌瘤較大者,壓迫膀胱底部可引起尿頻,壓迫膀胱頸部或尿道可引起排尿困難或尿滯留,壓迫直腸則引起便祕。

白帶增多

因子宮腔面積增大,子宮內膜腺體分泌增加所致。主要發生在粘膜下子宮肌瘤,尤其當肌瘤脫出於宮頸口外並伴有表面感染和壞死時,可有血性或膿性白帶。

疼痛

一般無疼痛。肌瘤較大壓迫盆底結締組織和神經時可致疼痛。漿膜下肌瘤蒂扭轉、併發盆腔感染或肌瘤有紅色變性者,均可引起明顯腹痛。

不孕

子宮肌瘤患者中主訴不孕者約佔20~30%。原因可能是肌瘤妨礙精子通過或受精卵著床。

診斷

主要根據症狀與體徵。可借子宮探針測量宮腔深度以協助診斷。粘膜下子宮肌瘤在診斷性刮宮時可感到子宮腔內有凸起不平處。子宮碘油造影,子宮腔鏡檢查可明確診斷。脫出宮頸口的粘膜下肌瘤診斷較容易,但表面有壞死出血時應注意與子宮頸癌鑑別。有蒂的漿膜下肌瘤有時需與實質性卵巢腫瘤鑑別,此時可作B型超聲檢查。子宮肌瘤需與以下疾病相鑑別:

(1)妊娠子宮,應有停經史,子宮較軟,妊娠試驗陽性。

(2)卵巢腫瘤實性者,應注意與子宮的關係。

(3)子宮腺肌瘤,常有痛經,子宮呈均勻性增大。

(4)子宮肥大症,子宮多均勻性增大,有時需切除子宮病理檢查方確診。

(5)子宮畸形,可將雙子宮的一角或殘角子宮誤認為肌瘤,必要時可作輸卵管碘油照影或腹腔鏡檢以協助鑑別。

治療

子宮肌瘤的治療應根據患者年齡、生育要求、症狀、肌瘤大小等情況綜合考慮後決定。

非手術治療

子宮大於 3個月妊娠大小且無症狀者,可每3個月檢查1次。觀察期間若肌瘤迅速增大,須手術治療。若患者已近絕經期,亦可同上處理,因絕經後肌瘤會自行萎縮。月經量多且子宮有妊娠8周左右大小者,不論年齡大小,採用雄激素治療以對抗雌激素作用,促使子宮內膜萎縮和宮體肌纖維收縮,以減少子宮出血量。放射治療原則上不用。對個別流血過多,確有嚴重併發症而不能耐受手術者,可採用60Co或深度X射線體外照射,以破壞卵巢功能引起絕經,阻止肌瘤生長;或可用宮腔鐳療,破壞子宮內膜以引起閉經。年齡較輕,肌瘤超過妊娠12周大小,或粘膜下子宮肌瘤者,禁用放療,否則有引起肌瘤變性的可能。

手術治療

年青,希望生育,肌瘤數目不多,無其他不育原因者,可行肌瘤摘除術。月經過多,疼痛,對鄰近器官有壓迫症狀,子宮超過3個月妊娠大小,或有各種變性、尤其疑有惡性變者,均應行全子宮切除術。年齡在50歲以下者,可保留一側正常卵巢。

子宮肌瘤與妊娠的關係

漿膜下子宮肌瘤一般不影響受孕;而粘膜下子宮肌瘤則不利於受精卵著床,或雖著床,可因子宮血供不足引起早期流產。肌壁間肌瘤大多不影響妊娠,但若肌瘤部位恰巧堵塞輸卵管入口或使子宮腔變形而影響受精或受精卵著床發育,則可造成不孕。子宮肌瘤合併妊娠者,在妊娠早期可使流產率增加一倍以上;妊娠晚期可引起早產、胎位不正;產時可影響子宮收縮或因阻塞產道造成分娩困難,第三產程時可影響胎盤剝離;產後影響子宮收縮而引起產後流血。處理原則是:肌瘤不妨礙分娩、又無症狀者,可待其自然分娩,肌瘤暫不作處理。若影響分娩或有此可能者,應及時施行刮宮手術。若肌瘤有變性,則隨時剖腹終止妊娠,並根據肌瘤部位、大小、數目,決定是否將肌瘤剜出或行子宮切除術。

參考文章

有子宮肌瘤的婦女懷孕後怎麼辦?孕育兒為什麼剖宮產或子宮肌瘤挖除術後需避孕2年再懷孕?孕育兒“偏愛”中年婦女的子宮肌瘤保健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