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實人如何學會圓滑世故的處世

人類最害怕的就是孤獨。但是,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我們要利用獨處的時間為自己增值,才能把生活的點滴過成詩!

1

朋友小安有個“怪癖”:喜歡一個人去電影院看電影。

我覺得很不解,在情侶扎堆、瀰漫著爆米花香氣的電影院裡,一個人去看電影,實在是需要勇氣。

有些人在網上總結了孤獨的等級,一個人看電影排在第四。小安卻樂在其中,從來沒有覺得這是一件孤獨的事情。

她說,以前下班經常和同事一起去看電影。無奈,同事話特別多,喜歡邊看電影邊評價演員的演技,她每次都備受干擾。後來,和男友一起看電影,男友卻有個習慣:邊吃零食邊咂巴嘴。一場電影看下來,小安什麼都沒記住,光記得男友咂巴嘴的聲音了。

而一個人看電影,可以隨時興起隨時出發,選片子也不需要顧忌別人的感受。看電影的過程,還能不受干擾地仔細品鑑每個細節。

人為什麼需要獨處?這是我見過最好的答案

有時候,獨處反倒是一種享受。

不知道你有沒有過這樣的感受:酒局、K歌、聚會,夜深之後人群散去,心裡只剩下無限的空虛和冷清。處在一群人的狂歡中卻倍感寂寞,一個人獨處時反倒獲益良多。

2

獨處,是一種能力。

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

梭羅回答: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不也只是宇宙中的一葉小舟嗎?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我們的地球不是在銀河系中嗎?

孤獨,不能以人與人的空間距離來度量。

學生時代的我,總是害怕獨處,吃飯、逛街、泡圖書館,甚至上廁所都一定要拉著別人一起。害怕一個人走在路上時被人投來異樣的目光,那意味著:你性格孤僻、人緣差、沒朋友。所以很多時候,寧願在人群中迷失自我,進行一些無意義的活動,也不願獨處。

後來我才知道:人們常常誤解了“獨處”與“孤獨”的界限,因此將獨處與孤立無援、寂寞無助的狀態混為一談。

與自己相處是一種能力。有心理學家就認為:擁有獨處的能力,是一個人情感成熟的最重要標誌之一。

3

獨處,也是一個人最好的增值期。

著名作家村上春樹很喜歡獨處。他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晚上十點之前就寢,過著簡素又規律的生活。一天之中,清晨的幾個小時是他身體機能最為活躍的時間,因此,他會在這段時間內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

隨後的時間,或是用於運動,或是處理雜務,打理那些不需要精力高度集中的工作。日暮時分便優哉遊哉,或是讀書,或是聽音樂,放鬆精神,儘量早點睡覺。

這種生活看似孤獨,他卻樂在其中,並高效率地寫完了許多名作。

曾在一本書中看過這樣一句話:一個人生活,可以是平淡、乏味、停滯不前,也可以是一場充實、美妙、精彩紛呈的冒險。

有時候,低質量的社交,不如高質量的獨處。

作家李尚龍說過:寂寞是最好的增值期,不幸的是,那些獨處的時間,終究會隨著我們年齡增長而減少。你開始高朋滿座,你開始酒局不斷……

可惜的是,很多人並不知道獨處的價值,那些獨處的時光才會讓你發光。人只有學會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才能活得愈加有深度。利用獨處的時間為自己增值,才能把生活的點滴過成詩。

一個人的浮世清歡,一個人的細水長流,也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