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下環境科學論文

學生實踐創新能力培養下環境科學論文

  一、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因素分析

  傳統教育忽視創新思維培養和創新能力的開發,不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教材內容往往滯後於新知識和新技術的產生和發展,知識結構過於專門化、知識面狹窄、不能觸類旁通、視野不夠寬闊、思維不夠活躍、創新意識不強、教學內容陳舊和教學方法單一,使得大學生創新能力水平未能有效得到提升。實驗教學所用教材把實驗原理、步驟,甚至某些實驗現象都寫得一清二楚,使學生失去了想象和思維的空間。在設計實驗專案時,往往從單個實驗專案本身思考實驗目的,而從學科角度思考實驗專案之間的交叉滲透、相互融合較少。

  二、科學的培養方案是創新人才培養的根本

  1.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創造者,是實施創新教育的主導者,激發並培養學生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是教師不可忽視的重要任務。教學中提倡師生處於平等地位,允許學生提出不同的看法、不同的想法,甚至與老師相反的看法,提倡爭論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敢於向權威挑戰。加強正面引導,不輕易批評訓斥學生,循循善誘、不偏疏、不急躁、不粗暴,多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盡力創造觀察的機會和動手的條件,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學生能發現新問題,能不斷產生新設想……。要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教師要從“以教為主、課堂教學為主、考試為主”的舊觀念迴歸到“以學為主、實踐教學為主、學生主動思考為主”的新觀念。教師從指導思想上必須明確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指導思想和教學方法息息相關,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任課教師的教學任務,開拓學生視野、啟發學生創造性思維、提高學生動手能力、激發專業學習熱情、建立師生間的雙向互動交流、改善教學效果,充分展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加強學生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能力、創新人格的培養;根據創新人才培養的需要,加強創新教育的研究和實踐,不斷深化教學內容、最佳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要具備知識素質和能力素質,掌握系統的專業知識及廣博的相關學科知識,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及較好掌握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的能力;熟悉環境科學專業的最新技術和進展,能準確把握相關領域的發展趨勢,勇於探索、不斷創新;突出特色、鼓勵創造,從而不斷尋求在學科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途徑。

  2.改進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

  環境科學專業學生知識的獲取、能力的培養、個人素質的提高主要是透過學習或實踐課程來體現的,因此,課程體系的構成是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重點。先進的課程體系是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課程設定要充分體現:學科融合、突出專業特色、淡化專業意識,著重加強綜合性教學實踐內容、強化綜合能力,培養多層次、多規格的環境科學專業複合型人才,使學生理論紮實、知識面廣、素質高、有創新意識、能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拓寬課程選擇面,使學生可以跨專業、跨院系學習,實施主輔修學習制度;實施第二課堂培養計劃,將第二課堂開展的科技創新活動、社會實踐活動等納入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課內和課外培養相結合,給學生全方位的科技創新和獨立科研探索的機會,培養學生自主精神、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教師應將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和科學概念及時融入到教學實踐中,力求內容組織的多樣性,注重從思想、方法、推理上培養學生渴望學習、善於學習的科學思維能力素質,不僅有利於創造性教學的實施,增強課堂教學的生動性,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過程中,注重講重點、講方法、講例項,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等現代教學手段,透過聲音、影象等多種表現形式,使學生對知識掌握得更加透徹、形象,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新激情;利用課堂辯論、學生講課和專題辯論等方法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變被動的接受為積極的思考與參與;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觀念,改變傳統的填充式機械教學方法,採取啟發式和討論式教學,允許學生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進行打斷式提問、討論,激發學生的求知慾與想象力,獨立思考的'意識和勇於探索的精神。調動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意識,逐漸掌握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提高其實踐創新的能力。

  3.加強實踐性教學,激發創新意識

  環境科學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顯得特別重要,因而不可忽視實踐性教學環節。環境科學專業的實踐教學包括實驗、課程實習、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設計)四部分。實踐教學是促使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學習和理解、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創新意識和能力的重要環節。按照“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高素質、重創新”的人才培養模式,構建一套“立足基礎、突出特色、貼近現實、追蹤前沿”的環境科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充分利用實驗室的科研、人才和裝置優勢由學生根據個人興趣,在實驗教師指導下從事自主創新實驗,將實驗實踐教學與生產第一線相結合,讓學生儘快地接觸科研課題和生產實際,把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在實踐中遇到問題再深入地去了解並尋找解決方法,實踐的過程同時也是對理論的再現與驗證。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的實際能力,積累經驗,將課堂理論知識透過一系列的實踐活動轉變成真正的專業知識。

  創新能力是在創新活動中培養出來的,而創新能力的獲得和提高則需要透過實踐教學的途徑加以實現,充分利用企業、科研單位等多種不同的教育環境和教育資源以及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優勢,把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實踐有機結合起來。現實世界是最為豐富、生動的教科書,學生都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在實踐中發現的問題將迫使他們有目的、有針對性地探索解決之道,運用相關理論知識尋求最優解決方法,在這種過程中的成長是最快的,得到的鍛鍊是最有效的,獲得的知識是最牢固的,讓學生從自己親身實戰中去尋找解決方法,補充理論知識,豐富自身經驗,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成長,用實際行動秉承實踐育人的精神。在教學中教師要付出極大的耐心、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和學生一起討論問題、一起設計方案、一起實驗分析、一起撰寫論文、一起體味挫折、一起分享成功;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儘量為更多的學生提供自主實踐、自主研究、自主探索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透過組織和指導學生參加科技競賽,邀請知名學者專家來校舉辦講座、開展學術研討等,積極營造激勵大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慾望的心理環境;引導學生圍繞預定的創新目標,在樣板啟示和積極的學與教過程中,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引導學生關注有關事物的屬性,提出啟發思考性問題,使用類比法分析推敲事理,並著重激勵學生的想象、敢於冒險和不畏困難的精神,及時幫助他們排除思維消極定式、從眾心理、自信心不足等自身障礙;學生在參加豐富多彩的科技活動中能自覺探索有關的知識技能,尋求發揮自己潛在智慧最合適的領域,使所學知識向著有收益、有選擇、有創造的方面轉化。學生只有走向社會,才能開闊眼界,瞭解社會、瞭解國情,才能激發自己的創造動機,把所學的專業知識緊密地聯絡實際,使自己的才智得到較好的發揮。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創新離不開科學方法,在創新培養過程中教師應將重“知識傳授”轉變為重“方法傳授”,以求“授之以漁”的培養效果。教育不能再墨守陳規,必須著力於學生的智力開發,著力於學生的創造力及創新精神的培養。樹立全新教育觀念,把培養大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作為教育的明確目標,培養造就大批具有現代科技素養和創新能力的優秀人才。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