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的讀後感

《卡爾·威特的教育》的讀後感

  本書比較詳細地記載了小卡爾由痴呆兒到天才的成長過程,老卡爾威特教子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這雖然是一本關於家庭教育的書,但給予了我們小學英語教師不少啟示,也引發了我對教育教學工作的思考。

  老卡爾特在教兒子外國語時總結出了一些經驗,他提到語言的學習,與其背莫如練。他從不繫統的教授語法,因為孩子是不會懂的。在教語言時,他教授了一些通俗易懂的詩歌,使兒子先熟悉語言的感覺。掌握一些基礎知識後,要求兒子運用到日常生活中來。

  驚歎這位19世紀的父親具有如此超時代的先進教學理念。這種教學方式在我們中國當代的兒童英語教學中不正傳承著麼。是的,當代小學英語教育,最忌諱純語法的傳授,因為這是一種非科學的填鴨式教育方式,枯燥無味,不利於學生語言的發展。所以我們教師在新授時會安排一些兒歌形式來讓學生操練,最後會讓學生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以對話,講故事或表演的方式加以操練。我特別贊同他說的這句話,要學好一種語言的最好方法就是看懂該語種的書,因為任何語言最精華的部分都在書中。的確,語言講究的就是運用,而書本是最直接體現語言功能的手段之一。我們中高年級的學生完全可以借鑑這種方式,鼓勵學生閱讀一些相關的英語雜誌,文摘和簡單版本的英語名著。新時代也賦予了學生很多語言學習的方式,如上網查閱資料,觀看原版影片等,這些都是掌握好英語的最有效方式之一。

  有一個片段吸引了我,老卡爾為兒子對數學不感興趣而苦惱,卻從羅森布魯姆教授一席話中得到點撥:“儘管你兒子缺乏對數學的興趣,但決不是片面發展,而是你的教法不對頭。因為你不能有趣味地教數學,他也就無興趣去學它。你自己喜好語言學,音樂,文學和歷史,所以能有興趣的教,教授動物學,植物學和地理學你也很有一套,你兒子也就能學,可是數學,你自己都不喜歡它,因而不能很有興趣的教,你兒子也就厭惡它。”讓我聯想到我的學生,為什麼有的孩子就不喜歡英語呢。羅森教授的話讓我茅塞頓開。的確,我自己都沒有投入要英語學習的熱情中去,因而就不能有興趣的教,學生又怎麼能喜歡上英語呢,看來孩子學習的熱情主要在於傳授者,教師的感染力量是無窮的。讓你的學生愛上英語課,首先自己要對它熱愛,不放棄自己大學時的專業知識,只有自己高高凌駕這門課之上,才有資格去教學生。

  老卡爾提出對孩子賞罰要分明,講究原則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散步,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弄髒了,她衝著女兒大聲責罵。看見女兒大哭後,又塞給她一小塊點心。老卡爾提問發人深思,他問:“你為什麼責罵女兒呢?”“她總是弄髒自己的'裙子。”“可您又為什麼給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他的行為還是給她受責罵後的補償呢?”史太太啞口無言。老卡爾的話一針見血,不禁讓人拍案叫絕。的確,要讓孩子明確賞罰的界限,什麼是錯誤的行為,什麼是正確的,否則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塗,那麼賞罰就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了。對於一些‘禁令’,不能出爾反爾,否則孩子就會打下父母或老師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學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對學生賞罰是否分明。有的“規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師要講究原則性,言行一致,時間一長,學生就能會自覺地樹立“分寸”意識。

  老卡爾用自己孩子的成長見證了愛爾維修所言:“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做為一名英語教師,我同樣相信,任何一個學生只要經過耐心的教導和指引,就一定能取得很大的進步。

最近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