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後,你心中有什麼感想呢?此時需要認真思考讀後感如何寫了哦。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後感頭疼,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範文(通用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

  最近有幸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感受頗深。卡爾威特用自己的教育理論和實踐把自己的兒子小卡爾威特培養成了十九世紀德國一個著名的天才。小卡爾威特能夠取得那些驚人的成就,全都是他父親悉心教育的結果。這雖然是一本關於孩子早期教育的書,但是對於我們從事小學教育工作的人來說從中也能獲益匪淺。

  卡爾威特在這本書中談到了很多行之可行的教育方法。他倡導“寓言教育於遊戲”中,他說“不能強迫施教”,這也是他所推行的教育法的一大原則之一。只有孩子興趣盎然,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而要喚起孩子的興趣,最好用遊戲的方法進行教育。遊戲是動物的本能,同樣孩子也喜歡教育。譬如說在教授《讓我們蕩起雙槳》這篇課文時,如果能加入音樂這個元素,教導孩子學唱這首歌,孩子的興趣肯定也是高漲。孩子自然而然地把這篇課文背誦出來了,從而也完成了教學目標。卡爾威特還說“孩子模仿寫字還是教育的好機會”。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更應該養成寫日記的習慣,這樣可以記載孩子的進步和發育情況。這也是留給下一代的寶貴財富,讓他們在培育自己孩子的時候能夠從前輩的教育中得到教益。許多孩子不明白為什麼老師總是要求寫日記。誠然寫日記對於剛接觸作文的孩子來說確實有點困難,但當孩子們成年之後再來看自己的日記點滴可能會有另外一番感觸。同時每週能堅持寫下自己的感悟,對於寫作水平的提高也是大有幫助的。

  卡爾威特提出不要隨便表揚孩子和絕不過多地表揚,表揚對於小學教師來說是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中行之有效的手段。他說:“孩子信心的源泉是父母的誇獎,‘誇’不僅僅表明了父母的信心,同時也讓孩子鼓足勇氣”。當孩子取得成績時,適當的表揚能激勵孩子積極進取,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特別是對於一些後進生,如果在他們有了些許的進步,即使只是很小的一點進步時,你能恰如其是地對他表揚。對於這些孩子來說這些表揚就像是一場及時雨,會讓孩子信心十足,加倍努力學習,改善他們的學習狀況。但是如果過度表揚反而容易滋生孩子的驕傲情緒。我們班有一位同學,平時課堂紀律不是太好,某一次上課,我發現他能保持十分鐘的時間聽課,而且也不影響其他的孩子。當時,我馬上對他進行了多次表揚,希望他能夠繼續保持這種狀況。但是,事與願違,這多次的表揚反而滋生了他的驕傲情緒,紀律比以前更差了。所以,表揚應該適量,多了反而容易帶來不良影響。

  讀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心中似乎有種豁然開朗之感。雖然這是一本家庭教育的書籍,但其教育思想、方法,確實值得思考、學習、借鑑。文中所折射出的觀點,同現在的賞識教育,成功教育,在一些思想上,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相信讀完此書,每個人肯定都會收穫頗豐。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2

  書中講述的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九歲時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父親教育有方。《卡爾·威特的教育》能把一個低智兒培養成了聞名全世界的奇才,證明了這本書的神奇和偉大。這本書用事實告訴我們每一個孩子都具備成為天才的潛力,每個人都可以將自己的孩子造就一個健康快樂的天才。這本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老卡爾教育兒子的心得和教育方法。

  他始終堅信,只要教育得法,大多數孩子都會成為非凡的人才。這本書最大的貢獻是使我們認識到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老卡爾注重的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裡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練習,所以他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

  在老卡爾的家庭教育中,很重視父母對孩子的影響,這是現在我們很多家庭忽視的,雖然我們很早就提出全面發展,但是現在的教育往往是隻注重智力,用分數來衡量孩子。讀了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教育孩子並不一定要準備很多專業的複雜用具,只要有正確的方法,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習慣,儘早的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生活中事物的興趣,把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教給孩子,鼓勵孩子提問,幫助他分析各種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

  神童不僅具有很高的學問,更重要的是有良好的習慣和良好的心理素質,一個真正的神童應該是快樂和健康的。一個人的童年時其實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為一位母親和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者,瞭解兒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時非常必要的。

  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展,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所以,我們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3

  一個偶然的機會,向同事借來這本《卡爾·威特的教育》。站在一個教師的角度,讀完序,翻翻目錄,便覺得這是一本很不錯的書。

  和其他教育類書籍刻板枯燥的文字不同,該書的語言通俗淺顯流暢,正如作者在原書說明中所說的那樣:“一個孩子的成長過程雖然瑣碎,但我會盡力讓大家看得生動有趣,使諸位既獲教益又不嫌煩悶。”尤其值得稱道的是,儘管它是19世紀的產物,但絕大多數的教育理念至今看來也是很正確甚至“時髦”的——其實它所蘊涵的是教育的本質,教育的真諦。

  他說:“我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開啟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地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只是想讓兒子能夠成為一個接近完美的人,只是想讓他的一生在充滿情趣和幸福之中度過,僅此而已。”“我認為,理想的人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的人。”所以全身心深愛兒子的他在保護孩子的自尊、時刻誇獎孩子妙處的同時,從不隨便地過多地表揚、慣壞孩子。他非常重視孩子各種良好習慣的培養,比如專心致志、敏捷靈巧、精益求精、堅持不懈。當孩子的“惡習”出現苗頭時,他會用巧妙的方法杜絕。在用科學方法培養兒子智力的同時,他也重視培養孩子的心理素質。

  作為一個父親,他無微不至地關心兒子的點點滴滴,時刻注意其言行舉止,並從孩子的角度看待問題。我想,每一個讀到這本書的教師,都會有著特別的收穫和啟示。

  就是因為這本書,讓我更好地走進了學生的內心深處:除了他們的學習成績之外,我更重視他們之間的人際關係,告訴他們相互理解的力量;更注重他們的精神衛生,教他們面對失敗,在遊戲中體驗人生。

  我並不要求我的學生也成為卡爾威特那樣的天才,但我確實希望他們能健康幸福。所有美好願望的實現,都需要付出自己的汗水。而這本書,從某種意義上說,給我指明瞭一條捷徑。這位偉大的父親啊,想必孩子成長的每一天都如同史詩般印刻在了他的腦海,所以他才能如此細緻如此清晰地書寫出具體的方法,讓所有讀到這本書的人能有效地按著他的方法去做。

  書的譯者這樣介紹:“從問世至今,凡是有幸讀到此書並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成功地培養出了極其優秀的孩子。”也許我無法完全按照書中的方法培養我的學生,但是其中的很多方法都適用於培養學生良好的性格以及行為習慣。

  一、培養養高尚的情操:

  樂於助人和行善,有同情心,與人為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端莊,見聞各種高中低場合。

  二、智商速成:

  父母在家的教育方式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好的方法要根據孩子的現實情況不斷總結並驗證,用事半功倍的辦法,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不過我更鼓勵跟別人一起玩,這也是交往的一部份。從玩中學是孩子更易接受的,父母要常深入研究。輔導孩子的過程和孩子學習的過程都應是快樂的,並且成效顯著的話,我想智慧的大門就打開了。

  三、加強體質:

  第一,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在這裡,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否則影響健康和智力。在這裡我還要加一點:要進行有氧運動。活動方式快慢結合,以鍛鍊強健骨骼肌肉為主,競技性的為輔。第二就是講衛生,自不必多說了。

  四、高雅文化薰陶:

  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五、勞動光榮:

  珍惜勞動成果,並創造勞動成果;只有付出才有收穫,不能不勞而獲;(同時也要說明:付出了,不是絕對就有收穫。)卡爾的做法比較簡單:表現好就給一個戈比做獎勵;新時代我們要讓孩子從勞動中體驗勞動的快樂和收穫,也要體驗勞動的艱辛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

  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作為父母,我們不是百科全書,也無需變成百科全書,只要把問題的思考和解決的方法和步驟展現在孩子面前。明確告訴孩子你不懂或不清楚,但可以一起查書,上網或者請專家。在引導孩子查書找資料,向別人請教的過程中,孩子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恆心,解決問題的自信心。

  這不由又讓我想到,其實一本好書就是這樣,它是你最忠實的朋友,會在你需要的時候,默默地支援幫助你,不斷更新你的認知、活躍你的思維,給你豐富的源泉、前進的動力,讓你的視界更加廣闊、生活充滿希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4

  看完《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自己受益匪淺。這本書講述的是老卡爾。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兒子教育成為天才的教育方法,注重的是家庭教育,早期教育,尤其是父母對孩子的影響,但孩子還有很多時間是在幼兒園或學校度過的。作為幼兒教師我們也應該擔負起做父母的責任,因為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挖掘每個孩子的潛力。好多父母對孩子可能很瞭解,也都想讓自己的孩子有所作為,但是有的是方法不得當,有的則是沒有真正走進孩子的世界,適得其反,更有的家長用暴力促使孩子的"成長",按自己的意願來"教化"孩子,這些現狀的出現,都和家長們的認識有很大的關係。所以作為我們,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孩子。

  老卡爾威特在早期看待卡爾威特智力方面,抓住了兒子智力發展的最佳時期。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這個最佳時期非常關鍵,它對人一生的智力發展都起著決定性作用,千萬不要錯過。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比如孩子愛吃的食物才是最好的食物,保持孩子的健康心情。愉快是健康的關鍵。我們也一直在提倡"快樂教學"。使孩子們能在我們的呵護下能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使孩子不僅有一個愉快的心情,而且使幼兒養成正確的生活衛生習慣,也是健康的另一個重要方面。所以,經過營養和體能兩方面的精心培育,卡爾從出生時體弱多病的嬰兒長成了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

  為了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彙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更重要的是,他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

  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真正目的,就是要為他開啟智慧的天窗,使他能夠敏銳的觀察到社會上的壞事,洞察出社會上的矛盾和缺陷。我們人類的理想,決不應當像亞當和夏娃那樣,僅僅滿足於在不知自己是裸露著身體的情況下過快樂的天堂生活。孩子應該從這些小事中學會獨立的能力,應該讓孩子明白,他永遠不能依靠父母,要靠自己。

  其實卡爾威特成功的經驗從根本上是兩條。一,家長素質高,家庭氛圍好;二,教育目的是為了提高孩子素質,而不是為了應試。讀過這本書,讓我深刻的感覺到不僅僅是因為卡爾威特的聰明和天分,更多的還是卡爾威特的人格和品德,是老卡爾威特最值得驕傲和自豪的。"神童"不僅僅是因為具有很高的智慧,有很高的學問,更重要的是由各種良好的習慣、會與人友好相處、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真正的"神童"應該是快樂而健康的。一個人的童年時其實很短暫的,人的發展和超越都是在這短短的童年時期,作為幼兒教師,瞭解兒童期教育的重要性時非常必要的,另外,這本書給我最大的啟示就是,父母的知識和認識對孩子向哪方面發展,培養成一個什麼樣的孩子,做一個什麼樣的人,是非常關鍵的。所以,作為一名教師,從現在開始就應該更新自己的觀念,朝著對孩子負責的方面努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5

  《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向我們證明了:一個人最終能否有所成就,其天生稟賦並不能起決定性的影響。最主要的還是要看後天的教育:教育得當,普通的孩子也能成長為天才,自然也能成就一番令人矚目的事業;教育不當,即使是再大的天長也會被毀掉。正是秉承著這一思想理念,卡爾的父親透過因材施教和獨闢蹊徑的早期教育方法,把一個出生時看上去有些痴呆的嬰兒一步步改造成了天才。

  書中詳細的記錄了卡爾的父親,如何在卡爾的成長過程中所進行的一系列科學而又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如用遊戲的方式教育孩子;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教孩子學習明辨是非和善惡;教孩子友好真誠的與人相處;尊重平等地與孩子溝通、交流;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教育時值得借鑑和學習的好方法。

  我對書中感觸最深的是“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行為會在最大程度上影響孩子的習慣和性格”。確實,正因為柯蘭迪的父親酗酒、懶惰,柯蘭迪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變得貪玩而不思進取,進而發展成一個賭徒。恩特斯的父親要求兒子守約,可自己卻沒有做到對孩子的許諾,因此恩斯特也就會認為不守約也就不是什麼錯事了,而一再地去犯。相反,正是卡爾父親的循循善誘、言傳身教才使卡爾。威特成為一個品德高尚、活潑開朗、健康快樂、學識淵博的奇才。可見父母是孩子的模本,孩子每天都在用最精明的眼神觀察著父母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他們模仿著、學習著,往往在你還沒有覺察的時候,你的言行舉止已經給孩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俗話說:“上樑不正下樑歪。”如果想讓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及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觀,那麼做父母的“上樑必須正”,必須以身作則,無論處理什麼事情都要認真、圓滿的完成,做好孩子的表率。

  誠然,我們也許無法像卡爾的父親那樣上知天文下通地理,像個百科全書一樣來培養我們的孩子,但教育孩子健康向上的行為習慣,營造良好的家庭學習氛圍是我們每個父母應不遺餘力做到的。讓我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懂得感恩圖報,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是我最基本的教育理念。

  引用陳教授的演講稿,讓我們的孩子應在什麼樣的環境下成長:

  第一,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怨天尤人;

  第二,敵意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好鬥逞能;

  第三,嘲諷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消極退縮;

  第四,鼓勵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充滿自信;

  第五,讚許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愛人愛已;

  第六,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來容易把握目標;

  第七,友善中長大的孩子,將來會對別人多一份關愛。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6

  卡爾·威特是19世紀德國的一個著名的天才。他八歲時就能自由運用德語、法語、義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這六國語言;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年僅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與那些過早失去後勁的神童們不同,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授學,在有口皆碑的讚揚聲中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卡爾?威特能取得這番驚人的成就,並不是由於他的天賦有多高超——恰恰相反,他出生後被認為是個有些痴呆的嬰兒——而是全賴他的父親教育有方。卡爾的父親把小卡爾長到14歲以前的教育寫成了一本書,這就是《卡爾?威特的教育》。書中詳細地記載了卡爾的成長過程,以及自己教子的心得和獨闢蹊徑的教育方法。該書寫於1818年,大概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但這本書問世後並未引起人們重視,幾乎絕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幾部了,哈佛大學圖書館裡藏有的一冊據說是美國的唯一珍本。因此,如今看過原書的人極其少,老卡爾?威特的教育理論只散見於受他啟發的一些教育論著諸如《俗物與天才》、《早期教育和天才》等書中。然而,正是由這些殘章斷片生髮出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了近代像塞德茲、威納?巴爾及維尼夫雷特等無數世界級的透過早期教育成長的典範。

  現在本書已由京華出版社翻譯出版,以滿足關心孩子教育的人們瞭解這本書的願望。如果這本被埋沒已久的關於早期教育的書能夠給我國的年輕父母有所幫助,透過它培養出更多優秀的人才,那將是本書作者最大的欣慰。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7

  很早以前我就知道《卡爾·威特的教育》是一本非常值得看的書,卻一直沒有靜下心來認真閱讀,原因有很多,最大的恐怕還是懶惰吧。這個暑假,在兒子的影響下,我終於耐心地讀完了整本書,還做了兩萬多字的摘錄。掩卷沉思,受益匪淺,讓我感受到了家庭教育對孩子所產生的巨大影響力。

  在書中,老卡爾向我們敘述了自己是如何把一個智商平平,甚至還有些痴呆的兒子教育成一個天才的。因為他認為“對於孩子的成長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最終成為天才還是庸才,不取決於天賦的大小,關鍵決定於他或她從生下來到五、六歲時的教育。誠然,孩子的天賦是有差異的,但這種差異畢竟有限。”而愛爾維修也曾經說過:“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才。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我想這些觀點足以讓我們的家長朋友們滿懷信心地教育自己的孩子了,因為你的孩子同樣可以成功。但是,卡爾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功,肯定有他獨到的地方。這又體現在哪些方面呢?

  一、母親的地位不可替代

  卡爾說:“母親的教育對孩子極為重要,從我有限的知識來看,歷史上的偉人往往有一個善於教育孩子的母親。”這讓我想到了《孟母三遷》的故事,孟母就是為了自己的孩子能有一個理想的學習場所,不辭辛勞地把家搬遷了三次,直到搬至一所學校旁邊才住下。而我最近也在《讀者》上看到這樣一篇文章——《紛紛西飛的韓國“野天鵝”》,講述了韓國的媽媽們為了讓孩子有一個學習英語的良好環境,遠赴美國、紐西蘭、加拿大等英語國家,沉溺於子女的教育之中,而那些孩子也確實學有所成。當然這些都只是大環境的影響,更重要的是接下來的言傳身教,作為母親,在關注孩子健康的同時,更應該注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智力的發展。

  卡爾還說:“母親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須由母親承擔。把自己的孩子託給他人,恐怕只有人類才這樣做,這種做法有失天性。”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母親的作用無疑是最重要的,因為從孩子出生那天起,父母就必須擔起教育者的重擔。

  二、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

  教育孩子的方法有千千萬萬,但正確教育孩子的方法首先是必須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我們也曾錯誤的以為,只要是孩子感興趣的事就積極地滿足他(或她),而一旦孩子失去了興趣,我們也就不再去堅持,美其名曰:要遵循孩子的興趣嘛。其實不然,老卡爾所說的是努力喚起孩子的興趣,也就是說這興趣也許是孩子本身就有的,但要知道孩子畢竟年幼,他(或她)又怎能辨別什麼是好的,什麼是不好的,什麼是對自己的將來有用的呢。這就需要家長在旁邊進行指點和幫助,在孩子興趣不大的情況下喚起他(或她)的興趣,從而最終成為自己的興趣。

  比如在孩子的興趣中,最重要的是讀書。不過應特別注意書的選擇,一個人喜好什麼樣的書,往往決定於他第一次讀的是什麼書,而且幼年時期讀的書往往能左右這個人的一生。那麼,假如孩子沒有讀書的興趣,我們就讓他去了嗎?我想答案一定是否定的。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去喚起孩子讀書的興趣。老卡爾是這樣做的:孩子們最喜歡聽人講故事,特別是年齡較小的孩子。我發現講故事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知識,而且能夠成為引導孩子看更多書的橋樑。我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繪聲繪色,運用誇張的表情、形象生動的語言,並輔之以變幻不定的手勢,甚至有時候站起來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斷推動情節發展。兒子聽得如痴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著我手舞足蹈。但我總是講到最有趣的地方就打住,並告訴兒子這個故事在哪本書中,鼓勵他在閱讀中尋找樂趣。

  所以說,小卡爾愛讀書的興趣就是這樣被激發的,而我們需要為孩子做的就是像老卡爾那樣,使出渾身的解數讓孩子對某事產生巨大的興趣,特別是讀書的興趣,因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三、講故事的方法最有效

  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運用講故事的方法無疑是最有效的。因為孩子年齡小的特點,對故事也就情有獨鍾,我們不難發現,每次在給孩子講故事的時候,他們都是最安靜的時候,小眼睛睜得大大的,就連平時最忙碌的小手也停下來了,有時你稍微有所停頓,他可能馬上就催著你往下講,那股認真勁兒無懈可擊。因此,老卡爾建議我們在教孩子知道什麼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時,不要進行空洞地說教,可以編故事說給孩子聽,讓他們在故事的情境中明確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從而學會做人、做事,形成美好的心靈,成為一個理想的人。(也就是“品德、健康、才能”都得到良好發展的人。)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8

  《卡爾·威特的教育全書》,被譽為“家教奇書”,又被國外幾所知名大學聯合推薦。初讀以後,覺得作者卡爾威特闡述的教育方式方法,體例周詳、博大精深,“全”的特點十分明顯。而短短的讀後感,只能酌蠡水於大海,掛一漏萬地談一談。

  在這本書裡,我讀到了三個關鍵詞。

  第一是“多元”。這本書忠實地記錄了作者把自己的兒子從懵懂無知的嬰兒,一步步培養成卓越兒童、傑出學者的過程。根據國情,出版社所設想的這本書潛在的中國讀者,可能更多關心的是“了不起的孩子”這個結果,而容易忽略了卡爾·威特本人的'教育理念,是多元化的——既有目標的多元,亦有方法的多元。前者,表現在他設定了孩子從身體成長到知識接受再到價值觀形成的多個目標並一一實現,後者,表現在他使出渾身解數,要讓每一個教育過程變得有趣,變得讓孩子樂於接受,比如數學遊戲的時間每次不超過十分鐘,因為這耗費腦力,十分鐘以後兒童會累!如此多元化的教學構思,恐怕很多熱衷於追求分數的中國家長是不能真正理解和施行的。

  第二是“實踐”。教育不是隻坐著學習書本知識,教育還應該是走向大自然,利用生活中的一切,讓孩子獲得資訊和知識。這是實踐的教育,也把教育的形態從扁平的紙面拓展到立體的生活空間。從《全書》來看,卡爾·威特簡直是以個人之力,完成了現今一所獨立的學校都未必能很好完成的任務!“只要有時間,我就帶著兒子去參觀博物館、美術館、、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讓他開闊眼界,增長見識。每次參觀前,兒子都要閱讀大量相關的書籍,對要參觀的物件有一個大體的瞭解……”(第四章第十節)細想想,大概也只有個人,才可能完成這“不可能的任務”,因為當今的學校,受到從上到下各種各樣的壓力,掣肘太多,離初心,相去太遠了。

  第三是“系統性”。《全書》裡每一節所說的具體例子,似乎都不難做到,只要家長有心,都是在尋常生活中可以實現的。可是把《全書》作為一個整體來看而求其全,就會發現,把孩子從呱呱墜地的嬰兒培養成“柏林大學最年輕的法學教授”、“23歲研究但丁的權威”,這其中所需要的知識儲備,所慢慢構築的教育體系,所長久耗費的教學精力,難道是現今某個普通家庭可以完成的嗎?難道是現今某所學校有條件實現的嗎?我必須以一個教育工作者和家長的雙重身份宣佈:我目力所及的範圍內,如此的實踐可能性微乎其微。

  讀完這本書,我很自然地想到了童話大王鄭淵潔。出於對學校教育的不信任,鄭淵潔讓兒子鄭亞旗早早輟學,在家裡使用他自己用童話體例編寫的一整套教材進行學習;我還想到了作家範福潮在《父子大學》這本書裡所記敘的,他父親在文革時,當學校教育已經荒廢后,在家自己教他讀書、念“大學”的情境。中外教育,雖具體環境不同,但以上案例都有可供個體家庭借鑑之處。

  當然,面對兩百年前這位可敬的德國牧師的教育實踐和奇蹟,我的內心大概過於悲觀了。時代在變,讀這本《教育全書》,也應該師精神而去皮毛,不求培養卓越全才,但求教出有特點的學生,努力營構健全的教育環境。雖不能至,心嚮往之。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9

  《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確實是一本育人寶典,正如有人所說:“凡是有幸讀到此書並照書中方法去做的父母,都能成功地培養出極其優秀的孩子。”書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其實我也都有認識,但是讓我吃驚的是,老卡爾維特仔細而徹底地貫徹了他的教育理想,一堅持就是十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這需要多大的毅力,這是常人所難以做到的。

  這也使我想到了大家所熟知的一個故事:開學第一天,大哲學家蘇格拉底對學生們說:“今天,我們只做一件最簡單也是最容易做的事兒:每個人把胳膊儘量都往前甩,然後再儘量往後甩。”“從今天開始,每天做300下,大家能做到嗎?”學生們都笑了,這麼簡單的事情,有什麼做不到的?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問學生們:“每天甩手300下,哪些同學堅持了?”有90%的同學驕傲地舉起了手。又過了一個月,蘇格拉底再問,這回,堅持下來的同學只剩下了八成。一年過後,蘇格拉底再一次問大家:“請大家告訴我,最簡單的甩手運動,還有哪幾位同學堅持了?”這時候,整個教室裡,只有一個人舉起了手。這個學生就是後來成為古希臘另一位大哲學家的柏拉圖。

  儘管這本書講的是老卡爾·威特教育兒子的方法。但是,對我們教師來說也是有很大幫助的,因為孩子的大部分時光都在學校裡度過,我們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有責任讓我們的每一個孩子都得到全面的發展。有責任來幫助家長教育好我們的孩子。

  閱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我更加明確了在教學和教育中應該如何去做。我想在以後工作中,我將所學的科學方法更加高效的應用於工作中去。

  《卡爾·威特的教育》讀後感10

  我拜讀了《卡爾·威特的教育》這本書,這是一本父親成功教育孩子成才的教育故事,是一本家庭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實踐手冊,是提升家庭教育水平的指路燈。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思考著自己對教育的認識。覺得,老卡爾的大部分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我都是知道的。閱讀學習之後,針對學生的成長過程,我覺得有以下方面收穫:

  老卡爾·威特把出生本是低智商的兒子教育成為一個天才。小卡爾維特八歲時就能運用德、法、意、英、拉丁語和希臘語,並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9歲時他進入了哥廷根大學;14歲就被授予哲學博士學位;16歲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被任命為柏林大學的法學教授;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卡爾·威特一生都在德國的著名大學裡授學,一直講到1883年逝世為止。

  一、卡爾·威特的教育理念:

  1、高尚的情操:有同情心,與人為善,樂於助人,多行善;活潑開朗,講文明,講禮貌。

  2、速成的智商:快速有計劃有目的不分時間地快樂學習各種知識;玩也要玩得有水平,有知識。從玩中學,快樂學。

  3、強健的體質:健康的體魄是一切開展的基礎,卡爾特別提到小孩不能暴飲暴食。講衛生,預防疾病。

  4、高雅的情趣:聲樂和美術教育,鑄成一個高尚情趣的人。

  5、勤勞的思想:珍惜勞動成果,並創造勞動成果;勞動光榮只有付出才有收穫,不能不勞而獲。

  二、卡爾威特的教育原則。

  1、“成人化”教育: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老卡爾威特在很多時間從來沒有把孩子當成孩子,而是以成人的方式來交流。

  2、“民主化”教育:在老卡爾威特眼中,父母在孩子面前是沒有絕對權威的,相反孩子的“面子”卻應是父母特別關注的。老卡爾維特特別注重兒子的全面發展,他不僅要求兒子具備很高的知識水平,而且還要求兒子具備崇高的信仰和良好的品格。當小卡爾維特有了異常出色地表現時,為了讓孩子沒有驕傲感和自滿感,老威特十分小心,努力不讓小卡爾威特本人覺察自己的才能比別人出眾,讓孩子覺得很平常,沒有什麼可以驕傲的。

  3、“快樂化”教育:卡爾威特的博學多才,並沒有建立在痛苦的學習訓練基礎上的,相反,學習是一種快樂。“孩子是否有優良的性格,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他能否成為一個全面的人才,也決定著他是否能在將來有所成就。”老卡爾維特認為性格決定能力。如果一個人的性格開朗直爽,那麼他就很容易被人接受,就會交往活動範圍廣泛,就有走入各種人生道路的可能性。性格決定命運。

  4、“個性化”教育:教育一個最本質的特點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因時而教、因事而教,這都是家庭教育的重要法則。最使我受益的是書中的一句話:他優先考慮讓孩子進行戶外活動。為了讓小卡爾接觸更多的人和事,在兒子2歲以後,不論走親訪友還是買東西,也不論參加音樂會還是看歌劇,老卡爾去哪兒都帶著他,讓他從小就與身份各異的各階層人士交往、談話。這樣做的結果是,兒子具有很好的社交能力,從小到大從不怯生、不怯場。除了見人,還要見物。只要有空,老卡爾就帶兒子去參觀所有的博物館、美術館、動物園、植物園、工廠、礦山、醫院和保育院等,以開闊他的眼界,增加他的見識。顯然,在戶外活動中教授知識最自然、有效。而且,如果僅僅停留在書本而不直接走入生活當中,那麼就連書本上的知識也不可能充分地掌握。

  老卡爾提出對孩子賞罰要分明,講究原則性。他舉了一個例子,有一次散步,鄰居史密斯太太發現女兒的裙子弄髒了,她衝著女兒大聲責罵。看見女兒大哭後,又塞給她一小塊點心。老卡爾提問發人深思,他問:“你為什麼責罵女兒呢?”“她總是弄髒自己的裙子。”“可您又為什麼給她一塊點心呢?是為了表揚他的行為還是給她受責罵後的補償呢?”史太太啞口無言。老卡爾的話一針見血,不禁讓人拍案叫絕。的確,要讓孩子明確賞罰的界限,什麼是錯誤的行為,什麼是正確的,否則孩子自己都弄的糊里糊塗,那麼賞罰就沒有任何教育意義了。對於一些‘禁令’,不能出爾反爾,否則孩子就會打下父母或老師的‘禁律’是可以打破的烙印。我在想,在教學工作中我是否也扮演了“史太太”呢,對學生賞罰是否分明。有的“規矩”一旦成立,行就行,不行就是不行,教師要講究原則性,言行一致,時間一長,學生就能會自覺地樹立“分寸”意識。

  書中提到,根據兒童潛能的遞減法則,一個人在成長過程中,是由某種智力發展最佳時期組成的。對兒童早期智力開發的關鍵,就是抓住最佳期。在書中,老卡爾威特從幾方面闡述了自己是怎樣對待孩子的關鍵期的。為了儘早開發兒子的記憶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卡爾的父親做了很多的事情,為此制定了嚴密的教育方案,發明了很多具體的遊戲式教育方法。這些事情很瑣碎,小到一個詞彙的記憶,大到和大人一起交朋友,還有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他作為孩子成長的伴侶陪伴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老卡爾威特是主體性很強的人,他教育孩子不依賴他人,他甚至不信任學校,因為學校“只是給你知識的積累,而不能賦予你精神的活力和創造性”,“對於孩子來講,倘若家庭教育不好,就是有那些最優秀的教育家進行最認真的教育,也不會有好的效果。”這些話雖然有些片面,但他以教育孩子為己任的責任感、勇氣和自信還是非常可貴的。對於現在一年級的小朋友,我們也要抓住他們學習的最佳時期,採取正確的教育方法。

  此外,老卡爾從不輕視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他認為孩子想象力的發展和培養對每個人來說都是必要的。所以我們在教學工作中,也應該特別重視孩子的想象力,不要覺得他得到錯誤的結論就去批評孩子。老卡爾威特的教育是素質教育,在他的腦子裡完全沒有考試和分數,所以他不會犯“重智育輕德育”的錯誤,也不會忽視非智力因素。他不必逼迫孩子學習,不必把孩子的腦袋分學科切成一塊一塊,不必做那些為了獲得高分而必須做的枯燥的重複性練習。這樣,他就保住了孩子的學習興趣,節約了孩子的大量精力。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學習老卡爾的教育思想,把每一個孩子都當作小卡爾威特來教育,這樣才是最高效率的學習。

  讀了這本書,我獲得最大的啟示是教育孩子要有正確的方法,要培養孩子的生活自理和良好的行為習慣,要開發孩子的智力,引導孩子對周圍事物的興趣,養成勤于思考、善於思考的習慣。培養孩子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鼓勵孩子敢於向成人提問,同時培養了孩子對讀書的好奇心、發現問題的自信心、解決問題的恆心。

最近訪問